松胯拳界历来就有“宁传十手拳, 不传一手胯”的说法。将胯的练法和用法当作珍贵的看家功夫,不肯轻易传人。太极拳名家郑悟清先生曾经有这样的比喻, 并以此说明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他深入浅出地说: “木偶戏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当木偶在舞台上表演各种动作时,都是台下演员用手来指挥完成的。演员的手拉得越好, 术偶表演得越精彩。而太极拳一切动作的变化莫测全依赖胯的动作,以胯根为主宰,牵连发动全身运动。”太极拳明师林泉宝先生也指出:“太极拳的所有动作, 初级时是以手领手, 也就是以手指挥整个太极拳运动; 而后是以身领手, 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运动,每一招一式,一切运动之主宰皆由胯节指挥。”而在太极拳界,也流传有“教拳不传胯,传胯师父差”之说,这些都充分说明,胯的练法对于练好太极拳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而太极拳胯的练习侧重在松胯, 脚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膝盖送到了胯上, 松胯便可在刹那间把力量送到腰部。不能松胯将会瞬问断劲,功亏一篑。会松胯可卸掉对方来力之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 降低了自身的重心, 使下盘稳固,为裆走下弧创造了条件,可加大腰部转动的幅度,使周身协调。其次,松胯是形成混元之力的必要条件。再者, 松胯还有利于调整身法、步法得机得势,使下肢运行变得轻灵。对于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欲练松胯就先要明白胯之所在。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胯, 系指股骨上节, 大腿的折叠下陷处。换句话说, 我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位叫作胯,胯关节由骶髂关节、髋关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图片】练松胯的重点之一是体悟摇臀荡胯。所谓摇臀, 是以臀部一侧胯关节为同心, 以骨盆为半径的旋转运动; 荡胯则指弧线提胯和弧线落胯运动。放松骶髂关节对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 行拳时从大腿根部放松, 注意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如此达到开活两胯的作用。如果练拳时真的松开胯,尾闾就如一个钟锤,向左偏时左胯落的同时,右胯荡起, 既而有右胯落时尾闾已经靠过来了, 由胯带动全身直至手指及脚下涌泉。放松腹股沟和会阴穴、松腰敛臀( 亦俗称塌腰) 对松胯圆裆亦起到较大作用。另外, 注意放松胯关节, 并放松臀部及腰部的肌肉, 不能死顶骨盆,夹僵胯部。松胯起码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轻灵,通过胯关节的肌肉韧带合理收缩舒张,胯关节的各骨关青能灵活转动, 不产生辅助肌肉韧带做负功的现象。二是松腰沉稳, 通过松胯更好地松腰, 以身带领肢体内外运动, 恰到好处地使意气劲合一, 能使身体协调完整, 松而不懈, 沉而不僵。对形体而言, 坚持长期科学、系统的胯锻炼, 可使胯范围渚如骶髂关节、髋关节等关节软骨增厚, 肌腱、韧带增粗, 在骨附着处直径变大,胶原纤维量增加,从而提高胯关节的抗拉能力及稳固性。通过放松伸展性练习,既可使参与关节运动的原动肌力量得到增强,又可使对抗肌的伸展性提高。与此同时, 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在力的作用下伸展,增大了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了关节的运动幅度。太极拳运动的重心变换离不开胯关节的有效活动。对修炼太极拳内功而言, 以胯裆为主宰的行拳练功, 使之以身领手, 引动腹内的太极轮转, 支配了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 一系列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皆由此而成。阴阳、虚实以及丹田呼吸全赖胯裆之运转, 在外是拳架、揉手( 亦俗称推手) 的练习, 在内则是丹出的运转,最后练就心意合一,由丹出统帅整个
松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