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成吉思汗和鹰》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面对错误,这篇课文是一篇民间传说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且极富哲理性,有益于学生思想的启迪和行为的指导。作者以老鹰四次打落成吉思汗接的水为线索,利用成吉思汗的固执与鹰的忠诚之间的矛盾冲突将文章推向高潮,最后峰回路转,以毒蛇出现唤出了成吉思汗面对错误的悔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道理”来的深入浅出,水到渠成。
【学情分析】
刚刚进入小学高段学习的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预习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但是这篇课文很长,学生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握课文内容,特别是要领会作者通过言语、动作描写表达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让学生熟读精思,在反复读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并通过有层次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资源利用】
,了解成吉思汗的相关情况。
2.《成吉思汗传》《误杀爱犬》等书籍文章的阅读。
【教学目标】
,理解“气急败坏、懊悔不已”等词语的意思。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成吉思汗心理的变化,懂得“不要在发怒时处理任何事情”,对待错误要认真反省、总结教训。
、动作描写表达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心情变化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通过言语、动作描写表达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谈心中成吉思汗和鹰的印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成吉思汗。古代蒙古等族把君主称为可汗(kè hán),所以就有这样的诗句: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设计意图】“成吉思汗”的“汗”是一个多音字,很容易读错。怎样才能让多音字的教学更有效呢?我想一定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因此,我告诉学生古代蒙古等族把君主称为可汗。同时,我还引入诗句: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这样既进一步巩固了多音字的读音,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谁来说说看,你眼中的成吉思汗是怎样的?
,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鹰”字,广字头的撇要长一些,里面的笔画较多,注意要写得紧凑些。 你的印象中,鹰又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成吉思汗和鹰是什么样的,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查找资料的一种检测反馈,也是一种交流学习,资源共享。
“和”,一个“和”字将一个英雄人物和鹰连在了一起,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了解成吉思汗和鹰的关系。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
出示第一组词语:
狩猎 手腕 处理 满载而归
气急败坏 小心翼翼 懊悔不已
出示第二组词语:
喜爱 宠爱
拧断 射杀
,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的一定是两幅完全不同的画面,谁来说说看。(学生说后引导质疑。)
预设:成吉思汗对鹰非常喜欢,宠爱有加,为什么后来又射杀了鹰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是达成“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这里让学生根据想象到的画面质疑,很好地将词语学习与想象能力、质疑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想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聚焦哪几个自然段?
三、精读,体会成吉思汗和鹰的品性。
,划出成吉思汗情绪变化的词语。(有点生气——真的生气了——气急败坏)
“嚷”字,体会人物心情,抓住“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出示句子:
这次他有点生气了。他又接了一次,那只鹰第三次撞翻了杯子。成吉思汗可是真的生气了。
“你怎么敢这样?”他大声嚷道,“看我不抓到你,拧断你的脖子!”
⑴读这两段话,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成吉思汗真生气了?
⑵指导朗读:“你怎么敢这样?”他大声嚷道,“看我不抓到你,拧断你的脖子!”
⑶透过人物的语言,我们读懂了人物的心理,这样的表达既形象又生动。来,让我们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把成吉思汗有点生气了的部分写具体。
这次他有点生气了。他喊道:“ ”他又接了一次,那只鹰第三次撞翻了杯子。成吉思汗可是真的生气了。
“你怎么敢这样?”他大声嚷道,“看我不抓到你,拧断你的脖子!”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就是要带着学生在课文里走个来回,既要通过语言文字
《成吉思汗和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