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城市资源城市资源问题在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就备受关注。历年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都会提出资源耗用问题,大力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 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来改善资源面临枯竭的现状, 但效果并不佳, 不论是大中小城市为了发展经济, 受到世界的关注, 想方设法建设自己的“理想”城市, 毫无节制地利用资源, 于是节约资源的耗用量,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渐渐变成一纸空文。今年, 党的十八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趋势,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现在我将我国面临的主要几个资源问题提出来: 矿产资源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是靠发现矿产资源而发展起来,并迅速挤进大城市的行列, 如发掘煤矿, 铁矿, 金矿以及发掘一些稀有金属的矿, 但这些矿产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总会有枯竭的一天,到那时候, 城市又将如何发展? 2008 年, 黄石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而在近代史上, 100 多年前, 张之洞在黄石兴办民族工业,一批钢铁、水泥、煤炭企业随之诞生; 共和国成长的流金岁月里, 这个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工业创造了无数辉煌。黄石这座城市因矿而立、因矿而兴, 资源不可再生, 城市的发展仅仅依靠资源不能长久。铜川曾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典型的“先矿后市”发展模式, 使资源濒临枯竭、产业发展受限、历史遗留问题突出, 严重制约着铜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陕西铜川因煤炭、石灰石等储量丰富而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也曾因严重的大气污染而被人称作“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这些都是为了发展自己的经济,而乱开采矿产资源,导致最后经济发展被限制, 环境也被污染, 对当地人的身体也造成一定的危害。天然气石油资源天然气是近几十年新提出来可以利用的一种资源,并且无污染, 对环境的保护非常有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丰富的天然气催生了荷兰的繁荣,但“一柱擎天”的天然气却打击了该国其他产业正常发展, 当天然气开采殆尽时, 荷兰陷入经济衰退困局。从此, 国际经济界就将过度依赖资源导致短期繁荣的后遗症, 通称为“荷兰病”。我国 118 个资源型城市都不同程度面临着“荷兰病”的威胁。我国黑龙江省西部大庆, 主要以出口石油发展经济,形成“一油独大”的格局,大庆石油勘探开发、工程设计等服务外包业务, 市场遍及中亚、美洲等 20 多个国家, 一度繁荣后造成经济停滞的局面。这些现象并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 为了开采一些资源而忽略其他的,这样的经济不稳定,城市也并不能真正发展起来。水资源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 水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是维持生命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 水利成绩巨大, 主要江河初步建成了蓄泄兼筹的防洪调蓄体系, 大部分地区初步控制了常遇的水旱灾害, 并提供了水源, 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并支持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但是随着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 21 世纪, 中国水资源的除害兴利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匀。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 500 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所需 1000 立
我眼中的城市资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