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志专业发展规划
姓名
赵红志
性别
男
年龄
46
学历
本课
职称
中学二级
教龄
26
职务
教师
所任学科
历史
课题名称
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究
个人2013年发展规划
个人专业发展基础
1、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所谓“插图”,《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为:“插图也称为插画,插在文字中间用以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对文字内容作形象的说明,以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书刊版式的活泼性”。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分为五大类: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图、历史事件图、历史文物(实物)图、图表图柱图。历史插图是历史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历史知识的某些片段、侧面的状态和形貌的"写真",是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和历史现象的"空间描述",是形状化、立体化的历史教材,它和教材文字叙述相互呼应,互为补充,完整构成系统的历史。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究”是根据人教版实验教材,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为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对课堂教学中对教材插图使用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的探索和研究。
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通过课题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⑴插图教学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①用语言、文字再建历史形象图。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看图说史,鼓励学生大胆的解释画面,加深对史料的理解,同时获得表达技巧。
②从插图中分析历史现象。通过插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活跃的灵感和敏锐的洞察力。
⑵插图教学与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在插图的设问上做文章。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挖掘插图中的信息,启发学生从材料中层层发现问题,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⑶插图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①通过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一种开放的、勇于探索的人文精神。
②导入新视角,引发新争论,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并开展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探索,感受人文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开放性和有争议性。
具体措施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⑴研究的过程:
①申报阶段(2012年11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②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相关史料和调查研究。
③实施阶段(2013年2月-2013年7月):按计划实施各项活动,进行实践,不断调整研究的方法和策略。同时撰写与研究相关的论文,开设相应的公开课。
④总结阶段(2013年8月-2013年9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⑵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文献法、实践法等方法进行。
①案例研究法:对历史教材中的插图进行分析,和其他历史教师沟通交流,集体备课,实施针对性教学。课后及时反思,整理典型的个案,形成案例。对每次考
赵红志专业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