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互动教学模式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毫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
。
过程方法:
、宽、厚的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意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转换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测量身边的事物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能用厘米和毫米表示出较短物品的长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硬币、数学书
教学过程:
一、商定目标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同学们还记得吗?(提示学生1厘米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谁能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和毫米有关的知识?
(预设:可以提示学生①毫米是什么?②毫米用来做什么、有什么用?③1毫米有多长④怎样用毫米测量一个物品的长度……)
课本2—3页已经给我们做了简单介绍,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地认识一下毫米。
二、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拿出老师数学书,同桌两个人合作估计一下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有多长?试一试,并把估测的结果写下来。(学生估测并动手写,教师巡视)
老师请学生来说一说他们估测的结果: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生2:……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而且用的方法也不错,但是到底是不是那么长呢,怎么去验证自己估测的长度和实际的长度的差别?(自己用尺子量)
三、多维互动
(一)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测量的结果。
2. 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说一说自己测量的方法、测量出的结果、遇到的问题等)
小结:测量时要注意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品的左端,再看物品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几。
问题: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这就会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毫米…引出毫米。)
(二)探究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数一数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
(学生认真观察并独立思考问题,找出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1小格就是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
《毫米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