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自主阅读”中的六读法
瓜州二中 王英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规定,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但从学生平时成绩和中考成绩来看,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这显然与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有关。经调查了解,发现在文言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串讲式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能达到落实知识的目的。但由于长期以来文言文考试也主要考词义和翻译,而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字字解释,句句翻译,这样来教文言文,课堂时间几乎全被教师占用,学生读得很少,结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课堂里死气沉沉。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文言文教学所占的量少,许多教师课堂上重视语言解读,轻视语言品味。文言教学只局限在解词、译句上,忽视了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等的解读,课堂缺乏足够的宽度和厚度,不利于学生文言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古文教学当务之急是尽快抛弃那种教师逐字逐句的讲解,“寻找一种省时高效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自主阅读”中的六读法以学生有组织有步骤的自主阅读为主要特征,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 、正读
所谓“正读”,就是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旨在扫清语音、句读障碍。这一步骤可采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录音带(或教师)范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学生再读课文——教师纠正语调、句读——学生顺读课文(效果检测)”的教学流程。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文,大都文质兼美,典范凝练,朗朗上口,适合以诵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可以在反复的诵读中走进文本。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要进行科学指导。
首先要读准字音,一般要注意通假异读现象,如“河曲智叟亡以应”;古音异读现象,常常涉及到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比如:“可汗问所欲”;破音异读现象,这是指通过改变字音的办法来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一种异读如“燕山胡骑鸣啾啾”。
其次要读好节奏, 诵读文言散文,确定停顿的主要依据是文句的意义,只有正确理解句意,才能做到不读破句。有三种情况学生容易读错:①名词作状语时“其一犬坐于前”。②现代汉语中是合成词,在文言文中是单音词的,诵读时要停顿,如“今齐地方
所谓“理读”,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文言词汇的学习,用“整理”的方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板块,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整理:
(1)积累文言实词,①古今异义:词义扩大的,如“河”。词义缩小,如“亲戚”。词义转移如“烈士暮年”,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先帝知臣卑鄙”。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靠积累、记忆。同时还可以和含有古代词义的成语相互参证,比如“走”古义是小步快跑,引申为跑,成语中仍有此意,如 “走马观花”“不胫而走”。②一词多义③文字通假④偏义复词。
(2)积累文言虚词,①归纳基本用法②注意兼词“诸”“焉”等③要有全句意识,许多虚词,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功能或加强语气的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的理解它。
(3)归纳特殊用法、句式的翻译方法。例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或者有意动、使动意义的翻译。
(4)总结固定句式的翻译方法。如“何……之有”“得无……乎”“所…
文言文教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