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下孝道与当代大学生(伦理学作业)
新视野下孝道与当代大学生
摘要: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我国人伦道德的基石。在继承传统孝道合理因素基础上新孝道逐渐形成,主要包括:感恩知报、养老敬亲、齐家治国。孝文化已经成为当代我国民众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孝道 当代大学生 孝道教育 教育意义
English abstract:Filial piety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an important part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Chinese nation and the cornerstone of our human morals. Reasonable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new filial piety in inheriting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gradually formed, mainly including: Thanksgiving knowledge daily news, the aged King, regulate the family and rule the State. Filial piety culture has become a basic ethical standards of contemporary people in China, as the basic cont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refore, filial piety education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v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 Filial piety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Filial piety education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 孝道” 是一个涉及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伦理道德范畴, 从古自今几千年来, 它在维系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稳定上一直起着核心作用。最早
未来。因此面对大学生现今的状况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刻不容缓。
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的对照
对传统孝道的认识
“孝道是伴随人类自身再生产而自然产生的亲亲之情,在阶级社会中它是表现纵向血缘关系中晚辈对长辈行为规范的观念体系的总和”。[3]“孝”首先是一种社会道德原则,是处理家庭中长辈和儿女间关系的准则。《尔雅》谓“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将孝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从子,子承老。”孝最早见于《尚书》,提纲挈领于《论语》,集大成于《孝经》。我们不难看出,孝道即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是阶级社会的道德基础和核心。“孝”最初的理解仅仅在“奉养”和“祭祀”两个层面上,但是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历程中,各朝帝王利用“孝”建立了以皇帝绝对权威为基础的家长制社会,对封建家长的绝对孝顺, 扩大到国家就是对君主绝对尽忠,以此来为他们的统治服务。这样,孝亲与忠君就密切联系起来,“孝” 就由道德范畴扩展到了政治范畴,成为一种“政治化”的孝道,使人们一提“孝道”便会把它同摧残人性的愚忠、愚孝联系起来, 走进了政治纲常化、极端化、迷信化、虚伪化、复杂化的深渊,产生了“三纲五常”、“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等荒唐的说法,严重歪曲了孝道的自然本意,再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孝道中合理的成分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忽视。
对现代孝道内涵的认识
孝道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历史发展、文化积淀和形态演化,既包含有积极进步的精华成分,也有消极落后的糟粕。[2]对传统的批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要看到孝道中是有许多优秀的人性文化值得传承的, 对其积极合理的部分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应该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孝,永远不会过时” 已经成为了新时期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呼声。很显然, 我们今天提倡的孝道是那些摒弃了封建糟粕的、与人类自然本性相联系的孝道, 即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孝道。新时期孝道的重建必须回到它的初始意义上来,即亲亲、尊老、爱幼等人的自然本性的一面,当然我们更应该对其内容也要做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不断为孝道思想注入合乎时代要求的新内涵。现代新孝道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 在继承传统孝道合理因素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主
新视野下孝道与当代大学生(伦理学作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