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背影》教学设计 (2).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背影教学设计(季芬)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骨肉亲情之间的误解和隔阂
体会“我”面对养育之恩时的愧疚、悔恨、自责
懂得父爱,回报父爱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歌曲《背影》)这首歌好听吗?为什么?
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插入父子合影)从这些画面上,你看出了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父与子的文章《背影》,它的作者是?(朱自清)这是一篇经典的散文,它自1953年就入选初中语文教材,到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背影》经久不衰的原因。
整体感知
众所周知,作者写这篇文章是由父亲的一封信引发的,这封信在哪?(最后一段,生齐读信的内容)作者读到父亲的来信时有什么感触?继续往下读。(生读)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迅速圈画出作者读信时发出的沉痛感叹。
聪明的同学们肯定已经发现,作者在这里连用了两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说明“我”非常想见父亲)
作者有多久没见到父亲了呢?(二年余)你从哪里看出来?(“我与父亲不相见……”)
刚才你在读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哪里特别别扭?(不相见)如何理解呢?(提示:结合导读材料第6小点,去探究下作者父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小结:这就有了这里的不相见和最后的很想见,这也就是作者父子之间发生的情感变化。
聆听“自然”,读懂儿子
过渡:阅读一份感情需要时间,体会一份情感需要沉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搜索关键词“自然”、“终于”,走进朱自清的往事,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由不相见到很想见。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横线圈画出文中含有“自然”的语句,想一想这体现出儿子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一两个关键词来解读经典,走进经典的大门呢?其实,这种方法我们已经接触过,就是平时考试时经常出现的赏析。读到第二处时,老师也忍不住写下了批注,我是这么解读的:写出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之情……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方法,任选一处“自然”进行批注,当然你也可以打腹稿,理清思路就好。(板书:自然)
请学生交流
小结: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看来在同学们的解读中,作者父子之间的隔阂已经渐渐消融了,而我们同学也渐渐走进经典的大门了。那好,就让我们选择第一处自然来读一读。从“父亲是一个胖子”到“我赶紧去搀他”就好了,因为这里说明儿子不仅在心里读懂了父亲,而且已经落实到行动上了。
审视“终于”,读懂父亲
过渡:有了刚才的“自然”作铺垫,相信这个“终于”对于我们来说就轻而易举了。还是使用跳读法快速圈画出包含“终于”的语句,找到的同学请举手。
我们一齐找到了四处,各小组找一处读一读,并根据刚才的方法进行批注。(板书:终于)
学生交流
终于——对父亲来说,我很重要
终于——父亲对我的关爱(无论孩子又多大,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孩子)
能否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下父亲对我的关爱?(关怀备至,无微不至)

《背影》教学设计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zh051230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5-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