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直击心灵的感受与表达——《欢乐颂》教学案例南京八中罗菁一、案例背景: 1 、教材分析: 接触名作,走近大师,满足学生在音乐艺术上与日俱增的审美愿望,从而促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人生,享受人生,享受快乐,创造欢乐,这是苏少版第六单元《欢乐颂》的出发点。在这个单元中, 学生学习了音乐史上里程碑之作——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主题合唱《欢乐颂》。通过学习代表性片段,相对完整合唱乐章的欣赏,到通过自己唱出的人声和演奏出的管乐声, 充分感受音乐大师艺术创造的感人力量, 感受其对人类、对世界的关注和热爱。 2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信心和独立性都在增强,表现欲望比较旺盛。但是在音乐学科的学习中, 很多学生不能充分的感受音乐, 体验及表现音乐。所以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着重让学生走近大师,聆听经典,充分感受音乐,最后表达音乐。 3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热情而富有气势的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2) 通过了解音乐家贝多芬, 聆听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 感受音乐家的伟大创举。在欣赏过程中,能听辨齐唱、合唱、重唱等演唱形式。(3) 走近大师,走近经典,走进音乐,在音乐中感悟人类的美好情感。 4 、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真正的全身心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并能通过自己最好的方式表达音乐是我追求的目标。 5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钢琴、课件等学生: 《欢乐颂》简谱 6 、教学课时: 1 课时二、教学过程: 2 (一)导入: 看一段交响乐快闪的视频。提问:在这段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里面听到最多的是《欢乐颂》的旋律,出自“乐圣”贝多芬所创作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快闪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走近大师: 简介贝多芬: 学生简介,老师补充在西方音乐史中, 贝多芬是一个独领风骚的名字, 他的音乐作品, 将古典主义与浪漫风格连接起来, 将崇高的信念融入到音乐当中; 他的音乐作品, 阐释了作曲家充满传奇的一生。(老师通过学生相对熟悉的贝多芬的代表作品简介他的三个创作时期) 【设计意图】西方音乐史构成是围绕作曲家和作品来完成的。要想真正的了解一部经典名曲,首先要了解作曲家本人及创作背景。(三)走近经典 1 、简介《第九“合唱”交响曲》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是他登峰造极的作品。《欢乐颂》的合唱表达了人类共同理想, 成为了世界国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博大精深是无与伦比的, 这里不仅包含了贝多芬个人的人生体验和总结,也是作曲家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切,对宇宙、对自然的思考和憧憬。在交响曲的外表下蕴涵着深邃的哲理和动人心魄的气势。 2、学唱《欢乐颂》(1 )聆听歌曲《欢乐颂》提问: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热情、庄重、欢快、热烈等。(2 )学唱第一声部歌谱 A 、轻声哼唱旋律 B 、解决难点:跨小节的连音(第 12、 13 小节)以及四度音程的音准。 C 、用中等音量唱旋律,练习控制声音的能力。(3 )学唱第二声部歌谱 3 (4 )二声部合唱提示声音的和谐统一(5 )加上歌词提示唱好一字多音(6 )完整演唱全曲《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的著名唱段,但是在
欢乐颂精品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