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 =核能安全?核安全指的是采取措施确保核设施和材料的安全,防止和处理针对核材料、其他放射性物质或相关设施的偷窃、蓄意破坏、未经授权的获取、非法转让等恶意行为,以及防范恐怖分子获取核材料、破坏核设施等。?核能安全则指采取措施保证核设施的安全运行、防止发生核事故或减轻核事故后果、保护相关人员和环境免受辐射危害等。?核事故是指由于链式核反应失控,放射性物质失控外逸,所造成的任何意外事故的统称。按核设施与核活动分类,有核反应堆事故,核燃料循环设施事故,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事故,核燃料或放射性废物运输和贮存事故,用于农业、工业、医学和有关科研目的的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使用、贮存、处理和运输的事故,用放射性同位素作空间物体动力源的事故,以及武器库等事故。在战争中或和平时期都可能发生核事故。 2,核事故核事故三大方面?1,核武器–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武器的杀伤破坏性能超过核武器。防止核武器产生的事故,不单要警惕战争中核武器的使用,更要警惕非战争时期战备过程中的核武器事故,比如核武器在研制、生产、储存保管、携带运输、准备使用、拆卸销毁等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丢失、损坏、爆炸、燃烧等等现象。?3,核设施–核设施存在危险,但是核能又是最有效、环保的能源之一?2,放射源–对放射源的控制主要集中在医疗部门和科研单位。历史上的核事故? 1957 年 9 月 29 日:前苏联乌拉尔山中的秘密核工厂“车里雅宾斯克 65 号”一个装有核废料的仓库发生大爆炸, 迫使苏联当局紧急撤走当地 11000 名居民。? 1957 年 10月7日:英国东北岸的温德斯凯尔一个核反应堆发生火灾,这次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污染了英国全境,至少有 39 人患癌症死亡。? 1961 年1月3日:美国爱荷华州一座实验室里的核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名工人。? 1966 年1月 17日:帕利马雷斯氢弹事故? 1986 年1月 6 日:美国俄克拉荷马一座核电站因错误加热发生爆炸,结果造成一名工人死亡, 100 人住院。?在我国,全世界正在重视并发展核能安全利用的背景下,然我们重点来谈一谈核电站吧。? 1986 年4月 26 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大爆炸,其放射性云团直抵西欧,造成约八千人死于辐射导致的各种疾病。? 1993 年4月6日:托木斯克-7核爆炸? 2011 年3月 13日:福岛核事故, 福岛县政府 13日发布消息称,新确认有 19名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 3公里撤离的人员遭到核辐射, 已确认遭核辐射的人数由此上升至 22人。核电站的复杂性与弱点?核电站的复杂性–核电站是人类曾经设计的最复杂的能源系统。不论如何设计如何测试, 任何复杂系统都不能保证永不出错。–核反应堆自身是非常复杂的机器,其中可能出错的零件更是无法计数。–关于核能发电系统的另一个有关复杂性的根本问题是,核电站的生命周期非常长。从建造一个商业用核电站开始,一直到安全回收它最后的放射性废物,可能需要 100 到 150 年的时间。?核电站的弱点–核电站的复杂性本身就是其弱点之一。其复杂性导致一个错误会带来另一个错误,然后接连引发一系列错误,一直到反应堆堆芯开始熔化,而这时世界上最训练有素的核工程师也都束手无策。–核电站是恐怖分子心仪的目标。–核电站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 2010 年9月,对震网计算机蠕虫的分析表明它的主要目的是破坏核电站。这种网络攻击可以越过物理上的保安人员,直接对控制核电站的系统进行攻击,因此这个发现暴露了核电站的一个新的弱点。核电站事故模式核电站防护质量分层示意图。第一层是二氧化铀自身的惰性, 和它类似陶瓷的质量。第二层是气密封闭包裹在燃料棒外的锆合金。第三层是核反应堆的反应炉压力槽,这个容器由钢制成,厚达十余厘米。第四层是核反应堆耐压、气密封闭的围阻体。第五层是核反应堆建筑,在新的核反应堆设计中,这是第二层的围阻体。 1,核反应堆在很多方面都有可能出现故障。如果核反应堆中核物质的不稳定性产生了无法预料的行为,就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功率异常。 2,应堆熔毁:正常情况下,根据设计,核反应堆的冷却系统会处理并带走异常产生过多的热量。然而,如果核反应堆同时发生[冷却剂的故障,燃料就可能熔化,甚至是包容燃料的容器过热并熔化。由于反应堆中产生的热量非常巨大,可以对反应堆的容器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反应堆发生蒸汽爆炸。 3,核电站出现事故也很有可能是核恐怖主义的结果。安全文化与人为错误–人们很担心在核电站中,如果人为错误与机械故障混在一起, 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人和环境都会有极大的伤害–核安全讨论中一个比较流行的概念是安全文化。国际核安全咨询小组将安全文化定义为所有人在任何对核电站安全有影响的活动中所做出的个人奉献和问责制。–这个目标是设计一个系统,使得
核安全,令狐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