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第 35课古代哀祭文“哀祭”和“悼亡”,就名目看,都是生者祭奠、悼念死者的文字,但从文体分类的角度看,“哀祭”属于文的范围,而“悼亡”则归于诗词。萧统《文选》有诔、哀、吊、祭四类,刘勰《文心雕龙》有《诔碑》、《哀吊》二章,都属于文类,大致都可以归入“哀祭”文一类。哀祭文, 一般是在祭奠时宣读, 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文, 有大致相同的体式和结构。如题目,多是“祭×× 文”,少数也有用“吊×× 文”、“×× 哀辞”形式的,前者如贾谊《吊屈原赋》、李华《吊古战场文》, 后者如韩愈《欧阳生哀辞》、方苞《宣左人哀辞》等; 又如格式,多以“呜呼”、“呜呼哀哉”开头,以“呜呼哀哉!尚飨”结束; 祭文的语言,尽管可以不拘一格,但以四言韵语为常。少数碑志,不注重于死者事迹而重在抒情, 也常常被视为哀祭文, 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欧阳修《泷冈阡表》、归有光《寒花葬志》等。“悼亡”则不同。“悼亡”不但多归诗词,还专指悼念亡去的妻妾而言,与文体分类无关而多约定俗成的成分在内。魏晋之前并无悼亡诗, 西晋潘岳为悼念亡妻写《悼亡诗三首》,开悼亡诗题材之先,后世乃专以悼念亡去的妻子的诗词为“悼亡”。故悼亡诗词多为诗人即兴抒情之作, 不像哀祭文有一定的格式。朋友、亲旧去世, 古人也有以诗相哭、以诗代祭文的, 如李商隐《哭刘》诗、张籍《祭退之》诗, 这些诗习惯上并不被视作“悼亡”, 亦与四言韵语的哀祭文不同。这类诗,可按萧统《文选》的标目,归于“哀伤”一类。以下先说哀祭文。最早的哀祭文,当是汉贾谊《吊屈原赋》。这是贾谊贬长沙途经屈原自沉之处、感于屈原忠不见察而写,也暗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悲。后世此类哀祭文, 多仿贾文, 凭吊古人、古迹, 抚事感怀, 伤古伤今, 如陆机《吊魏武帝文》、李华《吊古战场文》、韩愈《祭田横文》等。晋代潘岳的诔文哀辞最多, 当时名气很大。他有一部分以第三者的身份祭奠与己无关的死者的哀祭文, 对哀祭文的应用之途, 起了开拓的作用,如《为任子咸妻作孤女兰泽哀辞》一文, 就是替幼女兰泽的母亲写的。潘岳的长处是善于设身处地调动个人的感情, 故这类祭文总能写得哀婉动人。当然, 潘岳写得最好的哀祭文还是悼念自己亲旧的文章,如他悼念亡子的《伤子辞》、《金鹿哀辞》。自潘岳以降,哀祭文逐渐多起来了, 如陶渊明、颜延年、谢惠连、谢朓等, 都有不少的哀祭文。陶渊明还有一篇《自祭文》,形式特异,表达他面对死亡的旷达胸怀,一如其人。南朝梁妇女刘令娴写的《祭夫徐悱文》,悼念丈夫去世,凄怆感人,为古代哀祭文所少有者。唐宋之际, 哀祭文写得多而且好的,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作家, 尤以韩、欧二家为最。韩愈哀祭文, 或祭亲人, 或祭故旧, 俱能不拘一格,极变化之能事,如《祭十
D3-L35-古代哀祭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