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究,进一步掌握列表枚举法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通过几种列举法的比较,能根据具体问题找到适合的解决策略。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尝试、列举(填表)、调整、发现的过程,感受列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优势,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对尝试起点的敏感性。
教学重点:探索并比较列表枚举的不同方法,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确定猜测的范围,掌握利用数据比较、判断、调整的方法。
教学过程:
铺垫题: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8只,鸡和兔可能各有几只?请把你的思考写在纸上。
【设计意图】:1、渗透有序思考;2、为后面学习做铺垫;3、渗透极端情况(鸡或兔是0只);4、渗透用数学的方法记录思考过程。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不同写法,例如,将1、7,2、6,,3、5竖着写出直观的两列,用小括号一组一组的写等。教师呈现不同的记录方法,追问:大家比较一下,哪种记录方法更清楚?如果学生有写“0、8”的情况,让学生解释。教师点出:考虑极端的情况是数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果没有出现,就在下一环节渗透。
一、提出问题
师:现在增加一个条件,你有办法解决吗?
出示: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8只,它们的腿一共有26条,鸡和兔各有几只?
【设计意图】:1、如果前面聚焦到列表法,就初步应用;2、如果之前没有聚焦到列表法,这里则是有序思考记录方法(竖排、括号等)的应用;3、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成功体验:之前的有序记录是有用的;
4、让学生初步感受方法选择的需要:有的记录会不适合再写结果,学生会反思记录方法的优劣(因为要计算、记录数据、与题目的脚数对比才能解决问题,而记录数据时列表法最简便,学生在对比中对列表法的好处才会有一个切实的体验,这也是在让学生求“鸡和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时不要急于聚焦列表法的原因);5、如果之前没有“0、8”的极端情况出现此处可以渗透(对于其意义,学生也能够理解。——渗透数值的范围,是在四年级教列举法应有的提升之所在,况且这和假设法还联系在一起);6、沟通算术法与列表法之间的联系,沟通算术法与假设法之间的联系。
说明:这一环节落实的好,学生对列表法的形成过程就有了一个体验,没有对此过程的体验,学生甚至根本不承认列表法是一种解题策略!(不要说学生,有的老师都不太愿意承认,至少不愿意承认这是一种好的策略,当我们成人去思考鸡兔同笼的问题时,我们的能力早已绰绰有余。)
二、独立尝试,全班交流
出示: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8只,它们的腿一共有26条,鸡和兔各有几只?
教学落实:
1、指导语:先写一写,写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思维可以清晰;同桌互说,彼此监督,同时会接触不同的思路。对于有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想一想有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
2、教学反馈:呈现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
【预设】:1、不同的算术方法,让学生说思路;2、错误算法:学生说,其他学生点评;3、展示一一列举,取中列举、假设列举、跳跃列举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这样算是怎样想的“(因为题目数量不大,估计假设列举的计算方法极少。)
3、明确列举的范围。
【预设】:根据
鸡兔同笼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