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京海与成功教育》有感
寒假期间我读了《刘京海与成功教育》一书,感触很深,收获很大。刘京海校长的成功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
“让每个家庭的每个孩子成功地跨入21世纪”。刘京海校长在书中从“成功教育”的探索和科学研究、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成功两方面,生动的阐述“让每一个学生成功地跨入21世纪”的历史需求和趋势。刘京海校长在书中以中医的治疗为喻,形象说明主抓治本的重要性。学生由好学变为厌学的主要因素是遭受过多的学习上的失败和挫折,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取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经历,实施激励性的评价;以训练猴子与动作为例,从教学科研、师资培训、校本课程、建立基地、加大投入等方面,说明教师掌握教会每一个孩子的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性;从成功的作用、成功的意义、教育的本质等方面生动的阐述成功教育应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
刘京海校长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成功是更大的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之母”是许多自强不息,孜孜以求的人生座右铭。同时,也成了父母教育子女成才的法宝,学校老师激励学生求知的妙方。诚然,在此名言的激励下,有许多人经历了失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但是,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气候下,在新课改的波峰浪谷之间,作为教改的前沿阵地——学校,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教师,难道我们就不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这样的一些问题:成功的面前就一定是失败?不经历失败就不能成功吗?孩子们对于失败的承受力和限度究竟有多大?更何况一个人能有几个青少年时期?所以,我们不能老是以“失败是成功之母”来鞭策他们,可不可以换一种方式来激励他们,使其成功呢?
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具备成熟的心志去分析失败,并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从而取得成功。他们承受失败的心志、自我调节的能力远远没有成熟。面对失败,往往容易丧失自信
读成功教育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