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你是人间四月天》教案
学习目标
,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理解诗歌的内涵。
。
重点
1.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2.人物生平事迹与诗歌内容的关系。
难点
诗歌的意象对表现诗歌思想内容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是谁设计了纪念碑的须弥座部分。这个人就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林徽因,近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梁启超的儿媳、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夫人,其本人也是当代著名建筑设计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曾经名躁一时的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
听,想。
用人民英雄纪念碑,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介绍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建筑师、诗人、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生于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林徽因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月至9月随父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与在伦敦经济学院上学的徐志摩相遇。1921年回国复入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诗集有《林徽因诗集》。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最初发表于1934年4月5日的《学文》。写作时间不详。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对此,其子梁从诫(生于1932年)在《倏忽人间的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有可能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作铺垫。
整体感知
⑴娉婷(pīngtíng):女子容貌姿态娇好的样子。
⑵鲜妍(yán):光彩美艳的样子。
⑶冠冕(guānmiǎn):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比喻第一,体面,光彩。
⑷呢喃(nínán):拟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
2、朗读全诗,注意诗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要求学生掌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