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下册)
1、教学背景:面向初二(13)、(14)班
2、课时:40min
3、学期准备:ppt课文录音
4、教学目标: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句含义的能力,学习茨威格笔下列翁的肖像描写。学会运用比喻、夸张、欲扬先抑等修辞手法。(如果时间较充裕,可以引入排比)
5、教学方法:朗读感悟、联想想象、启发思考。
Part1:(3min)
1、由名言引出:
他曾说过:“选择你所喜欢的,爱你所选择的。”
他曾说过:“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志放弃他。”
他还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背出来,声息俱全)
他是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
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
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2、【那大家猜猜他是谁?】
3、Ppt弹出“列夫托尔斯泰”
Part2:(7min)
引出主题
1、【请大家翻开书P29。看看注释1】
这篇文章选自于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2、【前面已经提到了托翁被称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名门贵族,自幼接受贵族的家庭教育。可想而知,一个贵族,一个大文豪,让大家想到的是潇洒高贵,风流倜傥,过着贵族式的生活。但茨威格描写的托尔斯泰的相貌和我们想象中的一样吗?现在,让我们带着好奇与想象,听听课文录音的前3段,看看茨威格笔下的托翁是什么样子的?找出肖像描写的语句,并画下来,待会儿提问。】
。。。
。。。
3、录音完毕
Part3:(20min)
提出问题:
1、【听完了录音,那文章是怎样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呢?请同学们回答】
以第一段和第二段为主。引出比喻,夸张。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尽量扩宽这方面的知识)
2、比较两个句子,从而找出比喻夸张的好处。(showtime)
根据屏幕上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一方面是要引出学生对修辞的深思,另一方面是要引出有序的肖像描写,指导他们也可应用在作文上,不会让人产生混乱感。
3、然后再引出书本P31托翁对自己的自评“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
对比这两句,从中找出异同。挖掘比喻、夸张的好处。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夸张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4、再概括总结比喻夸张的好
《列夫托尔斯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