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高二选修)
执教: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中学贺庆东
【学习目标】。反复诵读,了解李白豪放的诗风。
。研读文本,体会李白的丰富情感。
。分析评价,探讨把握李白的形象。
【学习方法】诵读法,通过诵读、研读、美读等方法在诵读中品味作者的情感和形象,体会本诗所体现的豪放的风格。
【学习重点】赏析诗人复杂的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人情感的核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杜甫有一首诗这样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读过这首诗,你感觉李白是怎样一个人?——豪放,嗜酒,有才。是啊,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他嗜酒如命,自言“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将进酒》就是他酒酣之时嚷出来的杰作。明人徐增认为“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李白的豪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读出酒意。,初味其豪放之情。,放声朗诵,感知内容。【问题一】将进酒,劝喝酒,李白与谁喝酒?谁是主人?当时他们喝酒喝得怎样?(用诗歌里的句子表达。)(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明确】岑夫子丹丘生;元丹丘是主人。(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李白和他交往20多年,曾共同隐居过一段时间,“吾将(与)元夫子,异姓为天伦”)理由:喝酒喝得豪放。具体体现在:①“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②“将进酒,杯莫停。”(喝得快,喝得急)③“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忘形)【问题二】李白为什么要痛喝豪饮?用诗歌中的原话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明确,提示:一般喝酒是什么时候喝得多,高兴?愁苦?在这里哪一种情绪是中心?)【明确】①酒逢知己千杯少——朋友聚会②“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明确】愁苦(联系背景)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已距当时八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能不愁思满怀呢?,分层诵读,体味李白复杂丰富的情感。(小组诵读,交流,选择几句来揣摩。)
三、研读展示,体味情感,走近李白目的: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变化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内容,提炼信息,从而把握诗句中体现出的不同情感,并且根据分析出的不同情感,指出朗读的注意事项,教会学生对这首诗的朗读)【引言】愁因现实,豪为本性。豪放是李白的血液和灵魂。于是他情感奔迸,跌宕起伏,大起大落。让我们一起来吟诵,揣摩诗人“最为豪放”的豪情的表达与变化。哪一组先来?先来的可选择的余地更多!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设想一下,作者在什么样的地方,喝酒喝到什么样的境地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当为高山之上,酒致微澜,有感而发。“君不见”,“君”指谁?(岑夫子、丹丘生;)该怎样读?(亲切)这两句诗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悲壮;意象雄浑,气势磅礴。一提起黄河,我们就有什么感觉?(雄浑壮
《将进酒》(高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