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团圆媳妇之死》学案.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团圆媳妇之死》学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学习时间】1课时
  【学法导航】
  1、依托文本理清情节线索;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3、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
  【学习过程】
  一、作品及作者
  1.介绍作者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鲁迅认为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代表作:《生死场》(1935年,以萧红为笔名,其成名作,鲁迅为书作序)《马伯乐》(1941)《呼兰河传》(1942,茅盾为书作序)《小城三月》。
  生活阶段一(1911-1931):离家出走,王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
  生活阶段二(1932-1938):写作投稿,萧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
  生活阶段三(1938-1940):寂寞苦闷,端木蕻良,被冷漠、受折磨——寻找安全感
  生活阶段四(1940-1942):完成《呼兰河传》,患病去世——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她的一生基本上在漂泊中度过,没有一个固定的温暖的家庭。尽管曾经与三个男人共同生活过,但她说:“我总是一个人走路。”(引用萧红的遗言: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2.了解《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儿童视角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
  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
  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地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作品通过这些生活画面,展示了呼兰河小城的风俗人情,表现了当地人民的欢乐与愿望,也反映了他们的迷信、愚昧以及冷漠、麻木。《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不幸的遭遇。
  
  3、节选部分有关内容介绍
  本课所节选的有关小团圆媳妇的这一部分,是小说的第五章的第五至十节。第五章讲“我”的几家邻居之一老胡家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是

《小团圆媳妇之死》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5-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