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文意,感受小石城山的特点。
: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学情分析:
,再加上有工具书的帮助,因此已具备了自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对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常见的文言句式等古汉语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且高二文言文学习难度相对较高,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还不够浓厚,只求掌握文言知识点,对文章内容则不太关注。
教材分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鋂潭记》、《钴鋂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小石城山记》是最后一篇。作者借描绘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和奇异的景色,议论造物者的有无,同时倾吐了自己横遭贬谪、壮志难酬的悲愤。教材把本文置于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的第一课,让学生品读山水游记鼻祖柳宗元的作品,体会文中的人文情怀与志向的表白,以及物我相融的意境与言志载道的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唐宋山水游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就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它们写于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到永州的十年之间。我们曾学过《小石潭记》,是写水的,那我们今天来看《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记》,看作者是如何写山的。
二.诵读感知,理清层次。
生齐读课文,思考: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山水游记,全文由两个段落构成,这两个段落各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第一部分,记叙和描写,描绘小石城山的景致;第二部分,议论与抒发作者面对景物时的联想和情感。本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自然形成了写景和议论两个段落。
三.诵读想像,品赏奇景。
生读第1段,思考:
,作者描绘景物的关键是抓景物的特征,那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笔下的小石城山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一个字答。
明确:“奇”。
“奇”表现在哪些方面?(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明确:三个方面。小石城山的形状,山洞的深窈,山石树木分布的情态。
、鬼斧神工,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发现了如此的美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明确:“类智者所施设也”。这么鬼斧神工的风景只有神灵才能创造得出来,非人力所能为,作者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
四.诵读探究,领悟深情。
面对如此之景,作者不仅发出“类智者所施设也”这样的感叹,而且更进一步在第二段通过议论表达联想和情感,下面我们来看作者是如何议论的。
生齐读,思考:
?用
《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