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历史自然体。
(1)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一切资料。《辞海》定义为“资财的来源。”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1、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 替代性
2、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土地的属性(书本):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
资源属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 土地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资产属性:供给的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个体的异质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土 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流通的特殊性。
生态属性:支撑功能、养育功能、净化功能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
我方公里,%,居世界各国第三位
%,居世界各国第四位
%,居世界第五位
%,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是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国家
,为世界人均的1/3
,为世界人均的45%
,为世界人均的26%
,为世界人均的37%
土地资源学的概念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 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科学。
(1)土地资源学在学科中的地位
(2)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学科的关系
、内容
研究目的: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
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2)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
3)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4)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特点
(1)综合性和多学科性
(2)关联性与复杂性
(3)现实性和预测性
(4)区域性和全局性
12新中国成立后土地资源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的特点?
第一个时期: 50年代初期财政部的查田定产工作。
特点:(1)为确定农业税收服务。
(2)用群众明主评议,逐级平衡办法对全国土地进行分类,评定等级,制 定常年产量作为农业税的依据。
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地区性的土壤 地理与土地资源调查,重点是宜农荒地资源与橡胶宜林地资源的调查与评 价。
特点是:(1)与生产建设紧密结合,针对性强。
(2)这个时期多属单项资源的研究与评价,除农业部荒地勘测XX和中科院自然资 源综合和考察委员会分别提出的土地评价系统外,还有林业、农垦部门进行的宜林地 评价、宜橡胶地评价,农业部门草原考察队和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进行的 天然草场评价。在后期的XX与XX的土地资源调查中则向土地综合评价发展。
(3)多属区域性的调查研究,对全国性缺乏工作和了解。
(4)多属定性研究,缺少经济分析,所开展的土地调查与评价虽有较明确的自然特性 分级指标、能客观的反映荒地质量,但没有经济分析,属定性的自然评价。
(5)多属经验性的,缺乏理论的总结,系统性较差。
(6)土地评价建立在土壤学基础上,基本属于土壤地理学X畴。
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是土地资源学的雏形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1)从区域性走向全国性研究。
(
土地资源学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