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若干问题探讨.doc《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若干问题探讨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 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和学生都有许多值得引起注意和不断 总结的地方。笔者根据自已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教学中的难点 及其解决方法谈点浅见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难点 解决方法
—、《西方经济学》教学课程难点
—是经济学是由众多经济学派中占主流地位的经济理论 和学术观点构成的,学科理论体系庞大,派别多,具有广博性和 综合性特点。仅现代经济学主流学派就包括货币主义、新古 典综合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供给学派、新制 度学派和预期学派等。众多的学派,产生了众多的经济学著 作、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有些经济学理论是相互补充,相互 完善的,也有一些经济理论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如消费者行 为理论中持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观点的两个学派在分 析方法上就有很大的分歧。因此,要分析经济学各学派的理论 和观点,有鉴别的加以学习和研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二是分析方法方面,具有多样性。经济学主要采用的是实 证分析方法,在分析中广泛地运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论 证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供给函 数与供给曲线,生产函数,成本函数等运用的是高等数学的函 数分析。在一些原理的论述中是将语言逻辑分析方法与数学 分析方法相结合,既有抽象的概念,又有形象的图像,既有定性 分析,又有定量分析,特别是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 特有的分析方法。大量的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 明,学生刚开始学习时普遍感到不好接受,甚至是一些著名的 经济大师,也具有同样的感受。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先 生就曾说过,刚开始到国外学经济学,就是听不懂。另外,现在 经济学作为一门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和研究对 象的外来学科,有其特有的研究目的和方法,其教材和相关资 料也大多是从国外出版的书翻译过来的,刚开始学习时在思 维习惯很难与国外的思维方式适应,这无疑会增加教师讲授 和学生理解、掌握其理论实质和具体应用的难度
三是从学生对经济学这门课的学习的反映来看,问题主要 集中在课程理论性太强,抽象、复杂、难理解。譬如,边际收 益递减规律,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都有其科学意 义。在此规律作用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连续追加一 种生产要素,当不变生产要素已经充分利用时,再增加可变要 素,不仅生产效率不会提高,反而降低,最终表现在总产量的减
少。再如,数量模型分析,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几组变量, 根据所描写或要达到的目标,引入必要的条件和限制,然后求 出最佳或最优解
当然,应该说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有其合理性。如实证分 析法,它排除价值判断的前提,即没有价值判断前提,只对事物 的事实进行科学考证,回答“是什么”,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科 学事实来检验。这样的分析排除了规范分析的主观判断前提 下出现的有可能对事实的曲解和误解,避免主观主义和经验 主义。它的应用,使经济分析具有普适性和精确性,根据指标, 可以为定性分析给出有价值的方法,现在模型分析越来越广 泛应用于企业乃至政府机关的管理。其他分析方法像边际分 析法、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等对经济 现象的描述都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肯定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合 理性和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若干问题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