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镇江博物馆馆藏唐代金银器综论 镇江博物馆金银器.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镇江博物馆馆藏唐代金银器综论 镇江博物馆金银器.doc镇江博物馆馆藏唐代金银器综论 镇江博物馆金银器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扼南北要冲,得山水形胜,钟灵毓秀。镇江博物馆富藏3万余仲(套)套文物,耕耘人文,积淀传承,其吴文化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代金银器、宋代丝绸服饰、明清书画、清代宫廷瓷器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更值得一提的是镇江博物馆馆藏唐代金银器基本出土于窖藏或墓葬,造型别致,纹样丰富,工艺精巧。无论造型、装饰,还是制作工艺都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堪称实用与观赏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交融,代表了当时金银工艺的较高水平。本文将对镇江博物馆馆藏唐代金银器著名的三宗,即1960年江苏镇江甘露寺铁塔地宫[1]、1982年江苏丹徒丁卯桥唐代银器窖藏[2]及镇江地区唐墓出土的银簪、银钗、银栉背等饰件[3],分生活用具和舍利容器两大类略作介绍,并尝试对其制作工艺进行探讨。一、生活用具生活用具类主要有银酒瓮、银盆、银涂金筹筒、银涂金筹、银盒、银托子、银碗、银盘、银碟、银注子、银锅、银涂金熏炉、银鎏金人物瓶、银盖、银鎏金令旗、银棒、银筋、银匕、银勺、银镯、银钗、银簪、银栉背等,计金银器近1000件,金银器皿70余件,其中以“论语玉烛”银涂金筹筒、双凤菱形银盘、鹦鹉纹银盒、鎏金鱼化龙纹大银盆、银鎏金婴戏图小银瓶、鎏金双凤纹大银盒、蝴蝶纹银盒、荷叶悬鱼形银盖等尤称精品,集中体现了晚唐时期南方金银器的风格,充分展示了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丰富想象。银涂金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1982年元旦出土于江苏丹徒丁卯桥唐代银器窖藏。龟神态如生,背负圆筒,筒有盖,宛如龟背上竖起一支金色蜡烛。筒下设二层四面展开的莲瓣堆饰,筒座一周饰尖状条纹,筒身刻龙凤各一,间以卷草和鱼子纹,筒正面长方框内刻“论语玉烛”四字,下面四个并立的腰形区间内各有一对相啄的飞鸟;筒盖与筒身子口相接,盖面卷荷叶形,葫芦形钮,刻仰莲纹,盖身一周刻两对鸿雁及卷草、流云、鱼子纹。整个器物刻花处皆涂金。与此器同出的酒令筹,其大小正好可置于筒内。文字以《论语》为内容,有一枚酒令筹上还刻有“劝玉烛录事(饮)五分”字样,可知该物名称即是论语玉烛,是用来盛放酒令筹的。(图1)银涂金酒令筹:1982年元旦出土于江苏丹徒丁卯桥唐代银器窖藏。50枚,长方形,切角边,下端收拢为细柄状。每枚正面刻行体文字,文字内涂金,其内容上半段采自《论语》,下半段是酒令的具体内容,包括“自饮(酌)”、“劝饮”、“处(罚)”、“放”四种。其中一枚为“刑罚不中则民无措手足觥录事五分”,民字缺笔,显系避李世民之讳。(图1)鎏金压花双凤菱形银盘:1982年元旦出土于江苏丹徒丁卯桥唐代银器窖藏。四出花瓣式菱形盘,宽沿,平底,矮圈足。盘内底压花鸾凤1对及火焰宝珠一颗,宽沿面上捶揲8只飞鸟和缠枝莲花,以鱼子纹为地纹,圈足无纹饰。银盘的鸾凤、宝珠及凸起的边缘处皆鎏金。造型独特,成型工艺较难,新颖奇巧。(图2)鎏金鹦鹉纹银盒:1982年元旦出土于江苏丹徒丁卯桥唐代银器窖藏。盒盖及身为四出莲瓣形,盖面圆弧状高高隆起,顶面捶刻1对衔草鹦鹉纹,间以缠枝莲花和鱼子纹地,莲瓣形直口的边缘饰以缠枝菊花纹带,下腹部为圆弧形,无纹饰,盒身下为四出莲瓣形高圈足,素面无纹。盖与身以四出花瓣形子母口相合。通体鎏金。外观金碧辉煌,纹饰华丽精致,盖、身、圈足均为四出莲瓣形,美观大方。(图3)鎏金

镇江博物馆馆藏唐代金银器综论 镇江博物馆金银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ly8501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