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安乐死探讨.doc安乐死探讨
论文摘要:安乐死这一话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提及。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乐死已不仅仅是一个医学界的问题,它已经在法 律、伦理、社会等诸多方面引起了争议。本文主要是探讨安乐死在西 方社会和在我国的现状,以及从我国目前法律的角度对安乐死进行剖 析。本文认为,应该给安乐死制定一部相关法律,从法律制度上规范 安乐死。
关键词:安乐死 合法化 罪刑法定 社会危害 权利 立法
、八 、・
刖 S
每个人应该生来平等,并都具有生的权利,这一点在今天可以说 已为人类的大多数所接受。但对于“人有没有死的权利? ”并由此引 伸出:人在身患绝症之后,在临终前,有没有选择死亡的方式,或者 说安乐死亡的权利?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近年来,无论是欧美各国, 还是在我国国内,都为安乐死这一敏感话题进行了引人注目的争论, 安乐死也越来越多的成为当今时代一个热门话题。
一、安乐死的实质
1、安乐死引发震动
1987年11月的一天,联邦德国成千上万的观众被震慑在电视机
的屏幕前。此刻,电视台正在播放一部有史以来空前恐怖的实况电视 纪录片:一位全身瘫痪的姑娘在旁人的扶助下坐在床上。床边的一张 桌子上叠着两本书,书上放着一杯割化物,一根长长的吸管斜插进杯 内。只见姑娘费劲地把头向桌边的杯子倾去,用嘴咬住了吸管,然后 两眼直视着摄像机,在无数目瞪口呆的电视观众面前把一杯致命的毒 液吸吮而尽!这位饮鸠身亡的姑娘名叫英格丽*弗里克,两年前,她 才28岁,正在完成自己的学业并将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指导员,她 身材修长,青春蓬勃,生活正在向她微笑地招手。可灾难不期而至, 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她遭到重创,脖子被碾伤。当她在医院里苏醒 过来量,她已经完瘫痪了。不堪忍受这种不能独立生活痛苦的英格丽, 下定决心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了不使接近她的人因为她的自杀而受 到牵连,她决定在电视摄像机前公开自杀。在英格丽结束生命的那天, 还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瘫痪后遭受到的痛苦。她告诉人们说,在这两年 里,她是“过着像动物一样的生活”。她是完全依赖父母和护士才得 以生存,甚至连她想抚摸一下自己的脸也都做不到,她凄楚地说:“我 受的痛苦越厉害,我的身体也就越糟糕。”电视纪录片播放后,不仅 在联邦德国,甚至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使社会各界的注意力 投注到了一个相同的话题上一一安乐死。
2、安乐死的含义
安乐死(Euthanasia)源于希腊文,原义是指“善终",“无痛苦 的,快乐的死亡”或“尊严地死亡”。在我国,扁鹊所说的“六不治”
中“阴阳并藏气不定、开赢不能服药”两项治就类似于安乐死。安乐 死的现代含义则是指“对于现代医学条件下无可挽救其生命的濒死 病人,医生在患者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真诚委托的前提下,为减少病人 难以忍受的剧烈痛苦而采取适当措施,提前结束病人生命的行为”。 安乐死是一种特殊的死亡方式,在不违反临终患者的意愿或受其委托 的前提下,出于对患者的同情和帮助,及对患者死亡权利和个人尊严 的尊重,不提供或撤除无益的或引起痛楚的治疗,采取措施使患者无 痛苦地结束生命的一种行动。
3、安乐死在西方的发展
在西方社会,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有人开始要求在法律上允 许安乐死,并由此引发了安乐死应否合法化的大论战。从30年代到 50年代,尽管英国、美国、瑞典等一些国家有人发起成立了 “自愿 安乐死协会”或向国会提出允许安乐死的议案。但是,由于对安乐死 问题的认识不清,并且担心被人利用而导致“合法杀人”,社会上绝 大部分民众反对安乐死。二战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观念的更新,赞成安乐死的观点开始呈上升趋势,有关安乐死的民间 运动和立法运动也日益增多。1967年美国建立了安乐死教育学会。 1969年英国国会辩论安乐死立法法案。1976年日本举行了 “国际安 乐死的讨论会”,宣称要尊重人“尊严的死”的权利。1993年2月, 荷兰通过了一项关于“没有希望治愈的病人有权要求结束自己生 命”的法案,荷兰议会参议院于2001年4月10日以46票对28票的
投票结果通过了安乐死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 家。其后两年,澳大利亚北部地区也通过了类似法案。据有关民意测 验统计,进入90年代,美、法两国支持安乐死的比率分别为90%和 85%o荷兰立下患致命疾病时授权医生实施安乐死遗嘱的已有10万 人。而日本、瑞士等国家支持安乐死合法化的人也与日俱增。可见在 一些发达国家,民众对安乐死已由不理解到理解,由反对转而支持。 安乐死作为人的权利在世界范围都具有普遍意义,为其立法的工作也 是势在必行。
二、安乐死在中国
1、两起安乐死案例
在我国,安乐死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有人主张推动安乐死, 也有人在实践安乐死,也有案件已经涉及了司法
【精品】安乐死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