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学(教案)设计---毫米的认识.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教案)设计
基本信息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三年级
教学形式
新课
教 师
董蕾
单 位
库尔勒市第二小学
课题名称
毫米的认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
一、存在的问题: 
1、计算的问题。 
学生一般能列式竖式计算,但由于计算不够细心,导致失分,有的学生往往不看清题目要求,带☆的没有进行验算。 
2、不少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概念模糊容易混淆。 
3、不少学生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不能根据题意灵活地选择算法。 
4、学生学习习惯不良,部分学生存在马虎、书写不工整、不认真审题、不认真检查等不良学习习惯。 
二、改进的措施: 
1、注重良好的习惯培养 
从卷面上看,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有的甚至不打草稿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 
2、加强对易错易混概念的辨析 
针对上述这些出现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自己辨析、掌握。 
3、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试卷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这些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及时给予补缺补漏,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多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和实际体验的活动机会。 
5、继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6、继续给学生加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分析和应用。 
7、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用不同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毫米的产生过程,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或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体验 
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子上,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教学(教案)设计---毫米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zh051230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21-05-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