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荷塘月色》教案(教案设计)(四).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荷塘月色》教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朱自清)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重点
  。
  、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有人说,“荷塘”是朱自清“艺术女人”。他本来一直处在一种落寞的心境中,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找不到心灵相通的人。他在煤屑路上走,他体验着一个人的自由,他说他喜欢这样,但这看来又似乎是他的自嘲,他还是不甘心寂寞,他还是在寻找对话的客体。于是他开始了“受用”荷塘月色,其实不是“受用”,而是和这样一个宁静幽美的月下荷塘展开了对话。让我们跟随走进荷塘,去听听作者与他的“艺术女人”的对话。
  二、欣赏品味(一)(朗诵家的理解)
  (播放朗诵《荷塘月色》)
  三、阅读、感知、探究、交流(我们的理解)
  1、初读课文,自主感知
  (1)背景
  1927年,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苦闷、迷茫与彷徨。
  (2)结构思路
  圆形结构:家门——荷塘——家门/哀愁——喜悦——哀愁(排解忧愁夜出家门——沉醉荷塘暂得喜悦——重生忧愁回到家门)
  (3)感情基调
  有淡淡的哀愁,也有淡淡的喜悦。
  2、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贯穿于全文始终的是作者“淡淡的忧愁”。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种萦绕于作者内心的思绪?该怎样理解这种思绪呢?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讨论交流对句子的理解,教师视情况补充)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是文眼,直接表达自己的思绪)
  ②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感慨自己平日身不由己,现在暂得宽余,流露出对“另一个世界”的不满但又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
  ③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且”字表明了虽只是暂得解脱可又不能不立即逃离现实的心态,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喜悦。)
  ④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但”字笔锋陡转,蝉蛙如此“热闹”也不能感染作者,依然难以摆脱绵绵的愁绪,照应了文眼“颇不宁静”。)
  ⑤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梁元帝的《采莲赋》描绘了一个热闹欢快的境界,让读者置身于江南的盛况之中,作者也想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离痛苦的现实世界,去感受有趣的事。“可惜”一词告诉我们作者又从热闹的采莲盛况中返回了灰色的现实,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⑥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毕业后作者又曾经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任教,写下过不少赞美江南的文章。到了清华之后,常表达出思乡之情,“今晚”寻求佳境,意在摆脱“不宁静”的心情,但难以摆脱,身处烦忧,忆往怀旧,想借此超然于现实的重压之外,但这同样是不可能的。)
  关于朱自清

《荷塘月色》教案(教案设计)(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