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者协会
发起说明书
在风云变幻的路上
为你撑起一片蓝天
给投资者的一封信
亲爱的投资者朋友:
当你还在为投资苦恼时,在为自己投资权益被侵犯,无处申诉时,我们能做些什么?证券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发达经济体中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成果。可以看到,证券市场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地对融资人进行行为规范和对投资人进行权益保护的历史。时至今日,几乎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总还是围绕着“监管”这一中心环节来展开,具体的内容就是:“融资人要进行约束,投资人要进行保护”。中国的证券市场经过十年的试运行,之所以是新兴市场,就是在“中心环节"上,对融资人约束不够,,如何保护投资人?怎么样的程度才算保护?带着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成立专门的证券投资者权益保障组织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伴随着每次的股指暴跌,都会让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市场的投资者--股民,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群体,为什么每次受到伤害的总是他们--股民.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叫法--股民,这让我想起农民,现在中国的农民待遇已经得到极大地改善,国家无论在农业政策上还是在全民养老和医保上,都开始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而与之相比在这个资本市场上的股民,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景象,可以不夸张地说,现在的股民远不及农民。股民的生存环境及其恶劣,当然这种投资本身是需要自己去负责的,但当中国这群最具有活力的群体,可以被各种政策影响和庄家操纵所坑害而得不到保护,那么中国要走上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应该说仅仅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我在想为什么股民的投资环境会如此恶劣,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都不如矿工,当矿难发生国家会出动各种力量给予救助,以体现执政为民,尊重生命,为什么股民的投资行为就得不到尊重,他们可以被如此之高的新股发行政策受害,他们可以被各种突然的政策所干预自己的投资行为,他们要为国家自己失败的股市政策来承担代价,说到底这个市场的投资群体,根本没有被国家纳入他们所需要保护的群体,也就是股民是一群游离于社会的一个群体,他们在为中国经济承担着贡献的时候,所得到的回报是需要靠自己的运气去博弈,而管理层仅仅把这个市场作为对自己融资的一个场所,而不是把这个市场看得更高和更远,这或许是目前造成中国股民,“受伤的为什么总是我”的根本原因所在.
就现在股指期货政策来说,这样门槛设置,尽管看起来是为很多中小散户着想,但恰恰是这群投资者最需要抗风险的工具,却被管理层的好心拒之门外,遭到了这轮股指暴跌的重创,如果我们的管理层能够真正地站在这个市场大多数投资者的利益着想,我想在推出这些政策时候一定会配套思考,出台符合大多数投资者需要的可参与的工具,因为我们可以同时设置此类基金让一般投资者去规避风险,但遗憾的是我们的管理者根本就没有这种思维,这就是问题的鄂本质所在,他们不是在为这个市场的大多数人服务.
股民-这个名字,让我任何时候听起来都会感到一种酸楚,这个中国社会最活跃和最具有投资意识的群体,就这样依靠自己微薄的智慧在跟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博弈,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只有当这个市场的管理层改变这种管理思想意识,中国股民才会有一个较好投资和生存环境,在我为自己成为其中一员感到难过的同时,我也只有期待自己的生存环境会好起来,但愿这不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梦想。
一、维护证券市场投资人主体地位的理论基础
证券市场的基本原则是需要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第一主体是市场供求主体,投资人和发行人。第二主体是中介服务机构。第三主体是市场组织机构和自律组织。市场主体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分工、合作、制衡。
市场主体之间各取所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结构性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一旦错位或缺位,动摇市场基本原则的直接后果将是接受市场的惩罚。证券市场的先天就存在着一种脆弱,那就是在第一主体当中,发行人(融资人)的行为容易出位,投资人的行为容易缺位。之所以说证券市场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地对融资人进行行为规范和对投资人进行权益保护的历史,就是在解决这种脆弱。容易出位的要有自律,容易缺位的须有维权,出位者从自身角度而言应该建立自律组织,缺位者从自身角度出发应该建立维权组织。
业内对证券市场建设从理论方面也讨论得比较多,直接或间接提到强化投资人主体地位的撰文有: ,必须建立自律和他律的关系。
市场共识,不切实地照顾和维护投资人在证券市场上的权益,这样的市场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从理论上给出了投资人维权的可行性。
二、我国证券市场投资人主体角色缺位的紧迫性问题
第一主体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角
个人投资者协会发起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