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认知心理学
存在-人本主义
人性心理学
1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弗洛伊德
心理结构
人格结构
心理动力
心理发展
适应问题
2
心理结构
意识:能够自我察觉的“此时此地”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能够“回忆”起来的过去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无意识):自己不知道的心理活动
3
人格结构
本我:无意识,本能冲动,动物性,即时满足,快乐原则;猪八戒;儿童
自我:适应环境,“面对现实”,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现实原则;孙悟空;成人
超我:良心(惩罚,罪感,内疚)和自我理想(奖赏,耻感,羞愧),社会规范的内化,道德原则,至善原则;唐僧;父母
4
心理动力
第一本能学说:自我本能(个体保存,饮食、睡眠、防御、“自卫反击”)VS性本能(种族繁衍)
第二本能学说:生的本能(“建设性”;饮食、睡眠、防御、性)VS死的本能(破坏性;攻击)
心理能量:能量守恒,能量转换
5
心理发展
口腔期:0-1岁,吃奶(吸收),咬(攻击);口腔性格
肛门期:1-3岁,大便训练,忍受和排泄;肛门性格,强迫症
尿道期(生殖器期):3-5岁,“撒尿的男孩”,发现性别差异,性别身份认同,恋母情结(男孩恋母仿父,女孩恋父仿母);窥视癖和暴露癖
潜伏期:5-12岁,不对性感兴趣,“性排斥”,发展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性恋”
青春期(生殖期):12岁以后,转向异性,生殖器
6
适应问题
变相宣泄:愿望的满足
自我防御:自我协调本我、超我、现实三方关系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7
自我防御
精神病性自我防御:否认,投射,歪曲
不成熟自我防御:自居,退化,幻想
神经症性自我防御:压抑,反向作用,合理化,转移,补偿,隔离,抵消
成熟自我防御:升华,幽默,理智化(预期,事先准备)
8
关于焦虑
神经症性焦虑:本我的冲动得不到满足而产生
现实焦虑:自我面对现实危险而产生
道德焦虑:来自超我,做了违背良心的事情以后的内心不安
9
咨询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