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诗词鉴赏.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中诗词鉴赏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 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 1993 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 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2002 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 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 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 根据我诗歌教学的体会, 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鉴赏诗歌的重要性(一) 、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能力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想象能力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以及今后发展深造的基础, 是创造的前提条件, 是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诗歌中的想象丰富而大胆, 如李白诗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维诗中的“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李清照诗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毛泽东诗中“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等诗句, 都能让人神思飞扬, 浮想联翩。多读诗, 多鉴赏这样的好诗, 无疑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二) 、能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近几年的高考诗歌赏析题, 全国卷及各省市卷均要求考生要用文字来表述, 也就是说要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 概括表达出自己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看法。高考对诗歌赏析的考查已不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都采用文字作答的形式来考查。它要求学生不能“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要能把“茶壶里的饺子”倒出来。心里琢磨好了的, 嘴里要说得出来, 笔下还要写得出来。不仅要读懂, 弄清楚, 还得句子通顺, 语言表达准确, 才能得较高的分数。笔者认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建立在对语言理解的基础上的。高中学生处于基础教育的最高层次,已经储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知识和人生阅历,这些是欣赏诗歌的前提和条件。但与小说、散文、戏剧相比较而言,诗歌又有它的特殊性。篇幅短小,意蕴深刻, 叙事简练, 情感内敛, 它虽立足于现实, 但又往往高于现实。诗人大多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观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学生很容易造成对诗歌理解的隔阂感。在语文教学中, 对于诗歌的学习和考查,无论是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知识的逻辑性, 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品质,塑造完美人格,都显得尤为重要。诗歌鉴赏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鉴赏诗歌中存在的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 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学生答题屡屡失误,主要原因是: ①考生对诗歌特点认识不足,把握不准;②综合分析能力不够,思路不清晰; 不能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鉴赏的内容, ③存在答题的形式不规范等,这样势必导致不是漏项就是言不由衷或者错答。(一) 、言不由衷部分学生因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 在答题时, 没有办法将自己所想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描述,也许想得很完整,而答题却很糟糕, 犯了言不由衷、似是而非的错误。(二) 、当作

高中诗词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