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 园 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
驰蜡象,(原注)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
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
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
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
报》“晚刊”第二版副刊“西方夜谭”。1951年1月8日
上海《文汇报》“附刊”将这首书赠柳亚子的词的墨迹制
版刊出。后经作者审订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
号。词中“望长城内外”,有手书作“看长城内外”。“原
驰蜡象”,有手书作“原驰腊象”,又作“原驱腊象”。“引
无数英雄竞折腰”,有手书作“引多数英雄竞折腰”。“一
代天骄”,有手书作“绝代姿容”。
句 解
雪 词题名。为了以发展求巩固,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同当时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作战。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随录《沁园春·雪》)中说,这首词乃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即东渡黄河前夕在陕北清涧县铺子洼村山坡观赏大雪时。(据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组工作人员说,当时东征部队由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在这里休整十六天,“毛主席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可看到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那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一经冰封,顿失滔滔。这情景和主席词中所写完全相符。因此,我们初步认定这首词是毛主席一九三六年二月七日在陕北袁家沟写的。”〔黄中模《沁园春词话》〕又据《毛泽东文艺思想全书·毛泽东论文艺家及文艺作品》说:“《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于清涧袁家沟窑洞里深夜写成。”而据窦嘉绪《毛主席在东征前线》所写,这首词乃是毛主席在清涧县黄河岸边的铺子洼村山坡观察雪景的吟唱之作。〔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号《名人传记》〕)作者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旧读入声),犹国北,即祖国的北方。风光,风景,景色。唐张谓《湖上对酒行》:“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宋周邦彦《玉烛新》词:“问岭外风光,故人知否。”千里冰封的千里和万里雪飘的万里,分别指千里万里大地和千里万里天空(千里与万里互文),意即宽广的大地和辽阔的天空。乃用作状语:把千里万里大地、在千里万里天空。冰封的封,封闭,封合,引申为覆盖。雪飘的飘,飘扬。这三句是说,祖国北方的风景啊,冰层把纵横千万里的大地覆盖着,雪花在方圆千万里的天空飘扬着。又冰封和雪飘,或分别为封冰和飘雪的变序。而千里、万里则作被陈述对象。于是这三句或是说,祖国北方的风景啊,纵横千万里的大地覆盖着冰层,方圆千万里的天空飘扬着雪花。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远看,为领字(一般领四句,这里领七句)。长城,
《沁园春·雪》——毛泽东诗词句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