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感觉统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感觉统合儿童感觉统合测评关键词:感觉统合测试+ 感统测评亲爱的家长: 我们最早在中国从事感觉统合研究, 并进行中国儿童感统测评。根据我们的研究证实,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比例不超过 5%。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就是孩子在周围环境中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 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 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籍着这种持续不断的感觉统合过程, 大脑的分工愈来愈精细, 功能愈来愈好, 孩子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愈来愈强。感觉统合失调主要表现为: 1 .容易分心; 2 .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 3 .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 4 .自我概念差,易出现行为问题; 5 .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 6 .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 7 .动作笨拙,粗心; 8 .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 9 .注意转移困难; 10 .言语、语言发展迟缓; 11 .学习成绩不良。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有时可能很隐蔽, 尤其在儿童中, 容易把问题归咎于其它的原因。想具体了解您孩子有没有感觉统合失调问题, 必须经过科学准确的评量。为此我们组织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设计了感觉统合测查问卷, 针对家长的迫切需要, 我们提供给家长一个科学测评的机会。鉴于很多机构为了让孩子参与感统训练,而不能公正给孩子测评。家长也往往把孩子的好动与感统失调联系起来, 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帮助您及早了解孩子, 发现问题及早纠正,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什么是感觉统合一、什么是儿童感觉统合能力?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或不稳定、做作业拖拉、多动、自控能力差、易紧张、胆小、内向、爱哭、不合群、脾气暴躁、吃饭挑食……相信很多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都会碰到过类似的困惑和烦恼。过去, 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 给孩子吃药, 打针等, 但效果甚微, 还可能造成某些不良的反应; 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 粗心或者调皮, 对孩子又打又骂, 造成孩子的心身创伤。美国心理学家爱瑞斯经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在 3-13 岁儿童中,有 10%-30% 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现象,并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 而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发现,人之所以具备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是建立在“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通过感觉统合, 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这一基础上的,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 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这种发生在儿童时期, 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 在医学和心理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二、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会有哪些表现? 前庭平衡功能失调: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 容易与人冲突, 爱挑剔; 很难与他人共乐或分享玩具、食物。语言发展迟缓,词不达意,表达困难。视觉感不良:表现为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学了就忘,不认识字, 不会计算, 虽然能长时间的看动画片, 却无法流利的阅读, 经常跳读或漏读。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拉四,忘记老师的话或留的作业。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特别害怕陌生的环境,容易吃手,咬指甲, 爱哭, 爱说, 爱玩弄生殖器。或者过分依恋父母, 容易产生过分焦虑、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暴饮暴食。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容易摔倒,不会滚翻,骑车、跳绳或拍球,不会系鞋带,扣钮扣,用筷子;手脚笨拙,手工能力差浅谈感统训练的原则一、“安全”原则:包括小朋友的安全和老师自身安全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自闭症孩子大多不但不懂照顾自己, 一些还有自伤行为和攻击行为。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要认真, 既要教他学东西, 又要足以其安全, 否则小孩在上课时不管怎么样, 一旦受伤,老师一定有责任。而老师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如被孩子打伤, 小孩子可是没有责任的。二、“快乐”原则:小朋友与老师同乐身心障碍因不能同正常儿童一样运动或游戏, 使他们难以从中获得乐趣,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可降低一下运动强度或改变下游规则, 让小朋友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没有人喜欢无成就感的活动。当小朋友能按要求完成时, 我们应为之鼓掌呜呼, 与之一同分享居快乐, 开心的进行又一项运动。三、“有效性”原则对自闭症孩子的训练是时时刻刻的。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个行为都是对孩子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训练时应细心注意孩子的行为及反应。正负强化得当。比如叫孩子“起立”这个指令,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孩子能听从了, 但偶然一次叫他, 他不理你, 如果

感觉统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