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 1 药名情诗正常字体放大字体----------------------------------------------------------- --------------------- 相传古时在一个县城里, 有个药店老板中年丧妻欲续弦。热心人为他介绍了一个中年妇女, 药店老板为了表达心中的爱意, 就发挥其特长, 用中药名写了一首情诗送给了她: 珍珠张开, 独活惆怅, 半夏空对郁金香。知母心,莫待乌头白,欲知断弦未得。那个妇女也颇精通中药之道, 于是对这首情诗给予了回复, 意思是希望婚事应考虑当地的习俗, 从长计议。她这样回了一首诗: 云母帘闭, 沉香扑鼻,防风凉透薄荷裙。熟地情,佳期从容计,思公欢愉可期。药对哀思正常字体放大字体----------------------------------------------------------- --------------------- 药对哀思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 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 遂自题一副药店门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更无慈母望当归。”以独特的构思, 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 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 可谓情真意切。药材、刊物及其医事正常字体放大字体----------------------------------------------------------- --------------------- 浙江佛教寺院鳞次栉比、僧侣精医人才荟萃、中日佛教医药学交流频仍, 这必然养成了僧侣种植药材的嗜好。著名的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的普陀山就盛产能治肺痈、血痢的普陀山茶,以及药材天门冬、半夏、百合、沙参、天南星、何首乌、山栀、风藤、艾、蔓荆子、益母草等。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宗派创建地天台山亦盛产药材黄精、橡斗子、山药、孟菜、茶叶、茯苓、茱萸、白芷、何首乌、艾、黄寮郎、催风便、石南藤、含藤、清风藤、耆婆藤、天寿藤、紫葛、千里急、乌药、芝等。杭州的一些佛教寺院也培植药材, 有两种药材颇具传达色彩。一是灵隐山门外有一枝高大三围的香樟树, 曾有僧人称其为药王树, 树皮可治心病, 远近闻名前来剥皮, 寺院不禁, 致使樟树几经复枯, 如持续雨天则树的上空黑烟滚滚, 颇为壮观。二是秦亭山圣帝殿厨房后石台基上长有草状如百合草的植物, 寺僧采集后售给香客入药治疮, 故名佛手草。上述出产在佛教胜地的药材, 多被寺僧采集后用之于民, 使浙江中医药谱里增添了不少功效卓著的新药,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浙江药物学的发展。同时, 当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际, 浙江的佛教会大办刊物, 宣传佛理, 如有《鄞县佛教会刊》、《绍兴大云佛学社月刊》等。在这些著名的佛教刊物上大量登载了医药学常识、药方、病案等内容, 为人们的疾苦排难解忧。而且佛教会还大办医事, 创办施诊所。例如, 鄞县( 今宁波) 佛教会国医、西医施诊所。两所制定了详尽的施诊章程,开设了内科、外科、牙科、眼科、妇科、儿科、花柳科等门诊, 医治了大量的病人。国医施诊所在 1934 年和 1935 年共诊治病人达 16502 名,西医施诊所达 21671 名, 两所两年中共为宁波地区罹疾者诊治达 38173 名, 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将永载中国医学发展史册。洋御医迷倒康熙帝正常字体放大字体----------------------------------------------------------- --------------------- 公元 1693 年, 康熙得了疟疾, 这种病在当时也很难医治, 时冷时热, 非常难受, 御医用药后, 效果不佳, 康熙仍然高烧不退。这时洪若翰和刘应求见康熙, 他们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来的传教士。两人知道康熙得的是疟疾之后, 就跟康熙说, 这种病没有关系, 它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染的,只要服用我们带来的这种“金鸡纳霜”就可以治好。在法国, 夏季来临的时候, 我们都会向人们发放这种药, 以免造成疟疾瘟疫。金鸡纳霜又叫“奎宁”, 是用产于南美洲秘鲁得金鸡纳树的树皮研磨而成的。因为是被传教的耶稣会士发现, 也叫“耶稣会树皮”, 它是疟疾治疗的特效药。康熙听后, 半信半疑, 对于西药的疗效谁也不敢打包票,这两个“洋御医”所拿来的药是否真的有效呢? 为了确定药效, 四个大臣自告奋勇, 提出亲自尝药, 同时还找来一些患疟疾的人服用,结果病患服用后很快就好了,而四个大臣服用后, 也没有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康熙这才服下了金鸡纳霜, 果然这副神奇的西药, 很快治好了康熙的疟疾。康熙为此还还赏给他们一间大房子供传教士们居住, 并允许他们在北京传教。用金鸡纳霜治好康熙疟疾的事情还被另一位法国传教士白晋写在了他的《康熙帝传》一书中大为炫耀。此后, 江宁制造曹寅也患上了疟疾, 病情十
中医文化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