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处如何协调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间的矛盾.doc公证处如何协调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间的矛盾
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带给公证业的损害。
目前,公证市场化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导致很多公证处和公证员在利益的驱使下, 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寻求收入最大化,利益最大化,违规操作或者虚假操作。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有的公证部门以创收为单一目的,在内部分配机制上,实行的是业 务量与公证员收入挂勾的唯一分配方式;在部门设置上,缺少监督机制和监管部门,甚至 有的公证处也不设业务研讨部门或者形同虚设,只是多设办证点或者滥设办证点,单纯追 求经济利益;在管理上,放任无资质人员从事公证业务,降低公证员门槛。正是在经济利 益的驱动下,一些公证员玩起了 “猫腻”:只要能收到公证费,可以随意简化程序,对当 事人要求的公证事项不认真审查,出现错证;有些公证员甚至可以无原则满足当事人无理 甚至违法要求,出现假证;还有的公证处之间压价抢揽证源,想方设法提高业务量,提高 业务收入;更有甚者,少数人心术不正之人利用手中的公证权,开展“寻租”活动,如拉 关系、走后门、收回扣,滋生公证腐败。凡此种种问题,无一不与公证市场化有着密不可 分的关系。
公证是一个凭信用来支撑的行业,且背靠的是国家信用资源,具有一定的的公权性质, “真实性”和“合法性”是其应该坚守的职业道德底线。然而,公证一旦坐上了经济利益 的大腿,甚至联姻,行业的价值观就会异化,公证就会偏离公正,公证“失真”,公证员 “失口”也就再所难免。沸沸扬扬的西安宝马彩票案中,公证员的失守就令人深思。如果 公证市场化、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旦演变成行业“潜规则”,那么,公证就会彻底失去 “贞洁”,就会彻底丧失他的社会公信力,公证行业也就真正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公证市场化是透支信用的短期行为,最大受害者不是别人,正是公证行业本身。
所以说,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给公证业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二、 追求社会效益面临的难题
追求社会效益是公证行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公证工作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的最佳化就是公证工作的根本利益所在。因为只有社 会对于公证业的认可,赞同,才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公证、理解公证,进一步增强公证业的 公信力,但目前公证业在追求社会利益的问题上确实存在一些障碍,首先,社会对公证业 的认知不够,公证业是服务业,在推进司法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公证中介组织的作 用,进一步发挥公证的服务、监督、沟通、公正的作用,充分发挥公证的证据作用,落实 公证的强制执行效力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有些地方的司法机关对公证书的认可程度十分 有限,甚至有的法官连公证书都不看,直接依据自己的判断和想法断案,给公证业的发展 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次,公证业被定位为市场中介组织后,迈出了铁饭碗的队伍,但相应的法律规范不 够健全和规范,致使很多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公证处和公证员的生存问题出现了危机, 在生存压力面前,很多公证员也无暇顾及公证业的社会效益了。
三、 公证处该如何才能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品牌的价值是无形的,是综合素质、综合实力的体现。强势品牌带来可观的市场份额, 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打造自身品牌,以品牌效应赢取市场,已为越来越 多褪去行政色彩的公证机构所认识。唯其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以
公证处如何协调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间的矛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