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荆轲刺秦王.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荆轲刺秦王(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复习文学常识《战国策》
  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
  振、图、室、诏、穷、阵”等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描写,
  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注意文言知识的积累
  2、学习和欣赏文言文叙事简洁的艺术
  3、赏析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掌握本文的重要字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翻译
  文言文
  2、学习、赏析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质疑、讨论、探究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点读
  2、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画出自己不理
  解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3、画出有关刻画荆轲的句子,概括人物性格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战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相关背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他的朋友之一。燕太子丹为了刺秦王,找到智能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田光推荐了荆轲,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
  课文记叙的情况。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通读课文,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句子的点读

荆轲刺秦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