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节宿主的抗感染免疫.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节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第三节宿主的抗感染免疫第三节宿主的抗感染免疫(一)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
(1)阻挡和排除作用
(2)分泌多种抗菌物质:如乳酸、脂肪酸、溶菌酶等
(3)正常菌群对外来菌的拮抗作用
一、固有免疫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
(1)阻挡和排除作用
(2)分泌多种抗菌物质:如乳酸、脂肪酸、溶菌酶等
(3)正常菌群对外来菌的拮抗作用
一、固有免疫
2.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
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和星状胶质细胞等组成。通过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的紧密连接和吞饮作用,阻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3. 血胎屏障(blood-placenta barrier)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共同组成。此屏障可防止母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内,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1、模式识别受体(PRR)、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
2、吞噬和杀菌过程
趋化 识别和黏附 吞入 杀灭和消化
3、依氧杀菌系统、非依氧杀菌系统
4、吞噬作用的后果
(二)吞噬细胞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
一类或一群特定微生物病原体共有的某些分子结构,高度保守、非特异性、可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所识别。
是指病原体内存在一些进化上非常保守的与致病性相关的组分
常见有:脂多糖(LPS)、磷壁酸(LTA)、肽聚糖(PGN)、甘露糖、细菌DNA、双链RNA和葡聚糖等。
是指存在于集体血清、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甚至细胞浆内能够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典型的模式识别受体:
甘露糖受体
清道夫受体
Toll样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
PRR与PAMP识别不是严格的一对一的“锁-钥”关系。 基本适合 +分子振动 柔性结合
MD2
TLR6
TLR2
TLR1
CD14
TLR4
TLR3
TLR5
TLR9
肽聚糖、磷壁酸(G+)
细菌脂蛋白
LPS(钩端螺旋体)
分枝杆菌细胞壁
酵母多糖
LPS(G-)
磷壁酸(G+)
RSV F蛋白
dsDNA
鞭毛蛋白
非甲基化CpGDNA
* 几乎所有TLR均可单独或共同识别多种结构不
同的配体
趋化:吸引吞噬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定向到达炎症部位
补体活化产物、细菌成分或代谢
识别与黏附:吞噬细胞表面受体(PRR)识别病原表面分子(PAMP)
吞噬细胞表面 IgG Fc受体、补体C3b受体
调理作用
吞入:吞噬细胞伸出伪足,吞入病原体形成吞噬体
杀灭与消化:吞噬细胞内的超氧阴离子(活性氧、活性氮)以及各种溶菌酶的作用杀灭并消细菌
吞噬和杀菌过程
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消化过程示意图
杀伤和消化
氧依赖性杀菌系统及其作用(氧化酶)
(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 ROI); 因吞噬作用而激发呼吸爆发
成分包括:单线态氧 1O2、H2O2 、 O2. OH.
(reactive nitrogen termediates, RNI)作用系统:成分主要有一氧化氮,亚硝酸盐, 以及硝酸盐等杀菌作用
3、MPO(髓过氧化物酶)杀菌系统:MPO利用过氧化氢和氯离子产生次氯酸盐,并形成具有氧化能力的自由基, 构成MPO–H2O2–卤素系统,在吞噬细胞内杀灭微生物.
非氧依赖性杀菌系统及其作用:酸性PH,溶菌酶,防御素.
(1)溶菌酶和杀菌性蛋白的作用,可对细菌发挥杀伤,消化或分解的作用。
(2)酸性的作用,因糖酵解乳酸积累而导致ph下降。乳酸本身不仅具有杀菌抑菌作用,同时也为各种水解酶提供了最适的作用条件。

第三节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623466021
  • 文件大小2.06 MB
  • 时间202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