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道士塔(选修).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道士塔(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敦煌文化的一些常识。
  准确筛选语言信息,通过语言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然后把握作者所倾注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作者“恨”的感情基调来分析形象及对中国文化的审视。
  了解语言所具有的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教学方法
  通读鉴赏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在上个世纪初的某一天,在中国西部的沙漠里蹒跚地行走着一小队人马,正朝向一个神秘的地方。他们穿着有别于土布长袍的燕尾服,满面尘灰,顺着服尾上随便缀着几条黑色布条,迎风飘摇着,胸前缝隙间还露出几缕黄毛。高高的鼻梁上镶钳着两只大大的蓝眼睛,还架着两片厚厚的玻璃,尽管衣衫褴褛,但还是禁不住几丝兴奋。当兴奋消散之后,络缌胡边又浮现出稍许的恐惧。或许那个神秘的地方,周围被官兵把持着,那么我们将命悬一线;或许,还要文书通牒还不一定能靠近那个神秘之处;或许……
  或许,他们还不不知道,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上天是公平的”,一切付出最终得到回报。因为他们不远万里飘洋过海而来,卖掉了所有的家当,冒着送命的危险。“佛”没有理由不实现他的诺言。还因为,这里只有一个穿着土布道袍的道士,傻愣愣地站在虚掩的破门边,把持着这个神秘的佛教圣地--莫高窟,畏缩中充满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叽哩呱啦的似人非人的东西……
  这是一个故事,虚构的,但又那么真实。为何这么说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道士塔》,共同揭开这个谜。
  二、背景揭示及作者介绍
  ,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包括洞窟550多个,壁画5万多平方米,有10个八中校园大,文献资料四五万册。目前,北京图书馆藏有一万余册,英国图书馆藏有11297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藏有6000册,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藏有11050册,日本私人藏有592册,此外还有2700余册分散于各地。
  ,即王圆箓,祖籍湖北麻城,出生在陕西。因为躲避战乱,王圆箓流落到甘肃酒泉,为了生计便出家当了道士。后来王道士四方云游,于1892年左右来到敦煌,在三危山下发现莫高窟。这时的他已年过四十。
  1900年5月26日,王圆箓发现了藏经洞。他向敦煌县令汇报,并奉上经文两卷。然而不学无术的严知县却视为废纸,毫不理会。
  王道士守着经文整整三年,又一位知县上任了,王道士再次上报。这位汪知县总算高度重视,并亲自到莫高窟查看一番,指示王道士要好好看管这些经卷,然后打道回府,再无下文。后来外国人知道了,千里迢迢赶来,用很少的钱从王道士手里买走了其中的大部分藏书。
  作者对这些宝物的损失感到十分痛心并从中深省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作者即是根据这一思路行文的。
  
  三、研析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目的:扫清文字障碍,把握文章及作者所表露出的感情。
  需要注意的文字读音:箓(lù)蘸(zhàn

道士塔(选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