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游褒禅山记>>教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游褒禅山记>>教案(高二必修)
  教学目的: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落实字词
  2掌握文章即事明理的写法,学习在作文中巧妙地谋篇布局
  3明确“志”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启发学生树立高远的志向,培养坚毅的品质
  教学重点:文章即事明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文章所阐释的道理
  教学计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学习第三自然段,明确作者阐释的道理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从课题看,这篇文章应该是一篇游记。同学们已经预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明确:这篇文章重点不在记游,而在说理。
  二、明确文章说的道理和即事明理的写法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文章的重点在说理,那么,作者在文中阐释了一些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那些段落是在说理。
  生:三、四自然段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
  明确: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作者用了一个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
  师:作者是根据什么条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的呢?
  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学生翻译后一句话,明确“非常”“险远”的用法。
  师:作者强调了“志”的重要性,但是,“志”是到达“险远”的地方,欣赏到“非常之观”的充分条件吗?
  生:不是,还要有“力”和“物”。
  学生齐读“志”“力”“物”三者的关系。   生:从反面和正面两个方面论证。
  反:力足以至焉(而未至者),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老师强调“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用法。
  学生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的整体内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明确作者即事明理的写法   生:对于这种情况。
  明确“于是”的古今词义差别。
  师:“是”包括哪些情况呢?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生:“是”包括“平旷”,游者甚众;“窈然”“寒”“深”,“好游者不能穷”;“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明确“穷”“明”“极”的

<<游褒禅山记>>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