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教育发展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 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这一指导方针, 把破除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武威市教育局按照以金大快速通道为依托, 特色产业聚集, 经济社会统筹,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 会同市规划局、凉州区教育局、古浪县教育局等相关部门, 通过实地调研, 结合区域实际, 制定了《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教育发展三年规划》城乡一体化是通过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 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 进而使城市和乡村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高度依赖、共同繁荣的整体统一的过程。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对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都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探索建立城乡科技、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精神文明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 主要是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事业硬件设施建设。城乡公共事业建设存在着布局不尽合理, 优势资源大都集中在城区, 农村公共事业设施布点少等问题。统筹城乡公共事业的发展, 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 以满足城乡居民, 特别是农民对公共事业服务有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按照教育资源" 三集中" (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 原则, 调整优化城乡中小学校布局,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以金大快速通道为轴心, 教育布局问题主要涉及凉州区 21 个乡镇、古浪县 7 个乡镇。目前,核心区内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公办幼儿园 327所, 共有教职工 669 3名, 在校学生 10543 1 名; 核心区的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武威城东工业园区、黄羊工业园区、黄羊河集团工业园区和古浪县土门工业园区等所在乡镇均有高中招生学校; 每个乡镇都有初中、小学和幼儿园, 基本满足目前核心区的教育需求。但还存在一些农村学校布点分散, 管理水平不高, 基础设施设备不足, 办学条件还不达标, 教师结构不尽合理,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尤其是未来三年内着力解决。根据《规划》, 按照核心区新建中心园、支持民办园、发展村级园的目标, 三年内, 核心区新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 6所。积极鼓励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 基本形成以城区公办幼儿园为示范, 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为骨干, 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按照核心区小学向乡镇、中心村集中, 联村创建寄宿制小学, 教学点逐步向行政村集中的目标,三年内,核心区共调整撤销规模过小农村小学 99 所。新建、改扩建小学 18 所,到 2013 年,核心区办好标准化小学 80 所,解决学校布点分散、规模过小、效益较低的问题,逐步实现核心区小学教育资源的集中和均衡。按照核心区初中向城镇集中、联片举办寄宿制初中的目标。三年内, 核心区共调整撤销农村初中 4 所。新建、改扩建初中 7所,到 2013 年, 核心区办好标准化初中 30 所,实现初中集中到城镇办学
对武威市城乡融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