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学习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的表现手法。
,感受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 联系生活实际,想像诗歌描绘的环境,感受行人的心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三首诗是否熟悉?《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引出作者杨万里以及他诗作的特点(内容上、语言风格上)
这三首诗有何共同点?首先出自同一位诗人:杨万里;其次(提示内容上写的对象是什么、语言特点上)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浅近明白。
(二)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龙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三)解题及创作背景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的代表作——《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那么应该怎样读这个标题?
(四)朗读本诗,把握诗的内容:
。
。
:
莫言 赚得 错喜欢(不是动词,是形容词) 政
。
(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为什么呢?后面是原因:当你行走在万山深处后,一座山让你经过了,另一座山马上又将你阻拦了。)这首诗难不难懂?显示了杨万里诗的哪种特点:浅近明白,一目了然。
,划分节奏,再次朗读。
(五):揣摩语言,品味诗的魅力
1、同学们,这首诗歌描写的是一场山区行路的体验,语言看似简易,却耐人咀嚼。
出示多媒体:提示从修辞、炼字等角度来体会诗句的魅力。例: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一出,生机盎然。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修辞上用了拟人,将群山人格化,赋予群山思想和行为,生动写出山山相连的状态。换个角度那被山为难住的有人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起伏呢?刚准备喘口气,赢得片刻轻松,转眼又是高山耸立,转而变为失望与愁苦。同时也表现出游人下山时的真切感受。
“赚得行人错喜欢” “赚”字也很有意思,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现实中的艰难形了鲜明反差,写出了诗歌的风趣与幽默。
“错”:一场误会、照应了“赚”,还突出地表现了“行人”被“赚”后一片惘然的失落神态,形象感更强,很委屈,很失望。
“莫言下岭便无难”失望来自现实与理想中的差距。莫言是劝诫谁?“莫言”二字既是自诫也是诫人,表达了对那种认定。“下岭便无难”正是对比艰难攀登的上山过程,上山固然不易,下山原来也不易。新奇之处:开篇就当头一棒:莫言否定下岭容易的普遍心理,后两句描摹一下陷入万山围子里的窘状。先议论,后描写。违反常理,别开生面。
归纳:语言平易自然,风格幽默风趣
朗读指导
(六)赏析诗意,感悟诗的内涵
、下山的日常生活经历却被诗人描绘得别开生面,但诗人哪里又仅限于是在说山区行路的体验,其中渗透了诗人对人生、对生活的参悟与理解。你有没有感悟出来哪些道理?联想到了生活的什么相似的体验?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比喻的手法,诗人将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