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自杀问题分析
1
ppt课件完整
一、中国老年人自杀现状
二、老年人自杀的危害
三、老年人自杀的原因
四、自杀的预防和干预
2
ppt课件完整
我国老年人自杀现状
自杀的定义
西方现代社会学、自杀学的奠基人埃米尔。迪尔凯姆把自杀定义为: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
我国自杀现状
据统计,在我国总的自杀率为23/10万,,,是世界总自杀人口的1/3,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我国每年有大于10万年龄超过55岁的老人自杀,占所有自杀者比例的36%。
3
ppt课件完整
老年人自杀的危害
一、对家人的打击。有研究指出,当夫妻一方自杀后,另一方及其他家人也自杀的可能性要比常人高很多。
二、通过传媒的宣传,自杀会有一定的感染力,会影响那些曾经有过自杀想法但没有采取行动的人,从而增强其自杀的倾向。
三、自杀会引发警察、医护人员的参与,增加社会开支。
四、如果自杀者仍有劳动能力,自杀则会损失未来劳动力。
4
ppt课件完整
老年人自杀的原因
老年人自身因素
(一)机体健康丧失。一般而言,老年期是人体各种疾病的多发期和高发期。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消耗体力的慢性疾病的长期折磨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困难。
(二)“角色”丧失。根据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可知,一个人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在不同场合,人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人们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调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失去原先扮演的角色而找不到新的角色,这种“无角色”的状态往往会导致老年人对自己的社会型存在产生怀疑和困惑,从而产生一种被社会抛弃的不良感觉,同时有些角色的丧失对老年人造成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如配偶的死亡造成的角色丧失。这种由角色丧失带来的无归属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排解,就容易造成老年人自杀行为。
(三)社会地位丧失。老年人社会联络减少,经济自主能力的下降,孤单寡居及人际支持的减少等都会使得老年人感到社会地位的丧失。长期的社会孤立会使老年人逐渐丧失对生活的激情和兴趣,从而产生消极思想,主动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以从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挣脱出来。
5
ppt课件完整
(四)理想或价值感丧失。处于老年期的人会发现自己由于各种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而无法从事很多年轻时可以从事的事情,也会感觉自己没有理想或者目标追求,生活变得无趣,从而慢慢地会产生一种对生活无价值感的想法。
家庭因素
(一)家庭分化增加了老年人的孤独感。从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以来,家庭人口越来越少,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很多农村老人不能和子女共同生活,生活上得不到子女的照顾,心理上孤独感和悲伤情绪蔓延,可能诱导其自杀。
(二)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冲突使老人受到伤害。农村老年人思想较封闭,观念更新慢,年轻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好,因而在家庭决策方面可能会采取与老年人不同的做法,容易对老年人的做法表示反对,两方如果沟通不好就会发生冲突,而老人往往在冲突中处于弱势地位,从中受到的心理上的伤害会导致自杀倾向。
(三)家庭成员对于赡养父母的责任意识不强。老年人属于弱势群体,日常生活上会需要子女的照顾和陪伴,如果子女不尽责照顾甚至虐待老人会使老年人正常生活无法维持,从而造成心理上的无力感和被抛弃感,使老人不得以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痛苦的生活。
6
ppt课件完整
社会环境因素
(一)养老制度不完善,导致老年人养老支持丧失。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养老支持力”包括经济方面以及照料和情感方面的支持。从养老的经济支持来看,我国老年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并且老年人所能获得的社会养老保障近乎于零,这使得我国老年人在整个养老过程中处于完全被动地位,因而很容易陷入生活窘境。从养老的照料者来看,在我国农村,照料老人主要十年媳妇的事情,所以媳妇的态度对老年人的生活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人与媳妇的矛盾会导致老年人的赡养质量明显降低。
(二)社会“孝道文化”丧失。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认为子女赡养父母,为老年人送终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百善孝为先”也体现了“孝”的重要性。但现代生活节奏的好快、竞争的激烈使得人们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使得养老的“机会成本”急剧上升,从而导致传统的孝文化难以维系。时下子女不赡养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事情就是“孝道文化”丧失的表现,这些现象无疑都会加深老年人的不被支持和理解感,从而导致自杀行为。
(三)殡葬制度的改革。由于土地的减少,国家出台政策要求逝者进行火葬,而我国历来信奉“入土为安”,这就使得一些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老年人害怕自己被火化而选
老年人自杀问题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