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古诗二首.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学习古诗中的五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通过创设情境,理解“含”“泊”“怜”“鸣”等字以及“东吴”“幽草”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啭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诗名 滁州西涧)
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诗人韦应物。
韦应物是中唐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唐代诗人中,自称名家。白居易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苏东坡有一首诗甚至说:“乐天(白居易)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因此,韦应物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
2、明白古诗的写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这首诗写了什么?自己试试能不能解释诗句?将没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词做上记号,一会交流的时候注意听与学。
3.交流修正,写出本诗大意。
4.再读古诗,理解朗读。
品读诗歌,体会主旨。
重点词语的讲解
通过刚才的自读,诗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你们理解了它们的意思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
课件出示:独怜、幽草、深树、自横。
常识解读
在这里,老师还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
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分析诗句
1.反复吟读了这首诗,“滁州西涧”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 预设学生回答:
A. 感受到“美”。
(1)从“幽草”感受到美。
想象一下“幽草”是怎样的?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读出这“幽草”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此句可不可以不要句中的“独”与“生”二字呢?
(“独怜”表现“特别喜欢”“唯独怜爱”,更表达出对幽草的爱怜。“生”写出了草的动态,展现了草的生命力。)
凝练的古诗啊,每一字都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与特别的感受。我们真该静下心来,细细的揣摩,领悟。还从哪里感受到西涧的美?
“黄鹂鸣叫”感受到西涧静谧的美。
上节课我们学得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学生自由发言。
(黄鹂隐藏于茂密的树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流露了诗人恬淡的胸怀。)
(3) 感受到“动态的美”。(从“春潮带雨晚来急”感受到的。)

2.古诗二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0986****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