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借景抒情,同是描述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场面。《别董大》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劝慰和激励,《送元二使安西》则流露出作者内心对朋友的不舍与担忧。
教学目标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意味。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阅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意味。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
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阅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构想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谈自己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诗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让学生充分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收集送别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一首古诗,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
2.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板书课题)
下面让我们欣赏高适的《别董大》。
二、研读与赏析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全诗
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明确: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是谁?(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谁能说说呢?(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4)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
(5)这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明确: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他为——元二。)
3、读了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
(1)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看图,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荒寒凄凉的环境)。
(2)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
失意流落,好友分别,本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细细读读前两句,你觉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的?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3)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4)读这句诗,突出“千里”;再读这句诗,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5)
《古诗二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