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临淮镇中心小学 王仕宏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文包诗”的形式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情感的好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等形式朗读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3、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著名的诗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两位。说起他们俩还有一段故事呢!话说李白年轻的时候风流潇洒,跨一把宝剑,背一壶酒,离家出走,云游天下。路过湖北襄阳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名满天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这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了12岁,年龄的差距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整天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一天,孟浩然要去扬州做事,这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是一件多么难受的事情啊!对于好朋友来说,是多么的难舍难分啊!那话别的场面是多么的感人啊!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思考:黄鹤楼在哪儿?课文讲了谁为谁送别?怎样送别?(指名说,出示地图。相机板书:李白   依依惜别   孟浩然)
3、过渡: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落泪。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珍重,其中夹杂着多少无奈。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不一样的送别,但是萦绕在心头的离愁却是一样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李白在那繁花似锦的暮春三月,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大诗人孟浩然吧!
二、初读古诗,感受惜别之情
1、课件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师:黄鹤楼是他们友谊的见证,两位诗人曾在这里谈诗篇,谈人生,现在,朋友即将远去,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想想应该怎样读呢?
3、指名读诗。
4、师:从你饱含深情的朗读中老师仿佛听出了李白的依依惜别之情,你有什么感受呢?(齐读全诗)
5、过渡:让我们打开课文,它文中包诗,对这首诗作了较好的扩展和阐释,聪明的你只要认真读完课文之后,不需要老师讲,你们自己就明白了。
三、精读课文,体会诗意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两位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分别的?(暮春三月)这时的景色怎样?(学生说)
2、课件出示春景图:长江岸边、黄鹤楼上、烟花三月,景色优美
3、烟花三月的景色是迷人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李白却要为好友孟浩然饯行,他们有心欣赏吗?他们是怎样挥洒满腔的离别情的呢?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用“——”线划出相关的词句。
学生交流:
(1)、出示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2)、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
(3)、你是怎样理解“依依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5-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