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
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诵古诗。
情感目标: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读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在课题中加入时间、人物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面对分离,李白和孟浩然的心情如何?浏览课文,找出一个最能表达他们心情的词语。 (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依依惜别就是说他们——(生答)
把感情送进这个词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1、2小节,品味“赏景藏情”
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这份依依惜别之情想让对方知道吗?(指名读1、2小节)问: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点红“藏”)
怎么“藏”的? (指名交流)
出示句子:“……一会儿……,……一会儿……”。
(1)师质疑:烟花三月,景色正好,我觉得他俩却无心赏景。你同意吗?
(2)小结:是啊,他们“赏景”是为了“藏情”。 (板书:赏景藏情)
(3)面对分别,一对好朋友是眼前有景无心赏,惜别之情心里藏啊!一个“藏”字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情感啊!谁能读好这个句子?(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
(4)齐读这句话。
三、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
不忍别,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酒杯说——(出示李白的话)指名读。
离别之言,情真意切。再读读这段话,细细品味每个字词,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
交流:谁来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敬仰之情
(1)数一数,几个“您”?
(2)你知道称怎样的人为“夫子”吗?
(3)“兄长和老师”(出示资料,师读)
(4)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是敬仰他的什么呢?(人品、诗篇)
诗篇:孟浩然是唐代最早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一生写了许多好诗,有很多流传至今,引背《春晓》。这首诗老少皆宜、家喻户晓,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誉满天下。
人品:李白更敬仰孟浩然的人品,他曾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四句是这样的
(出示师读)
这样一个如竹、如菊、如高山的孟浩然,怎能不令李白深沉敬仰呢?
其实,李白自己也是风流潇洒、不羡权贵的人,所心他和孟浩然不只是朋友,更是心灵相通、志同道合的——知己。
(5)谁来做李白,替他向孟浩然道一道真心? (指名读)
惜别之情
(1)哪句话?(生交流)
(2)“满饮此杯”,这杯中除了盛着满满的酒,还盛着什么?(生想象补充)
(3)你们都是李白的知音啊,谁再来读李白的话?(再指名读)
5、出示,引读孟浩然的话。
(1)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诗句,是想告诉李白什么呢?(生答)
(2)此刻孟浩然真的不伤感吗?但作为兄长,他这么说是在?——安慰李白
谁来替他安慰李白?(指名读)
情景再现:(配乐)表演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
7、临行前的这一番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指板书)“依依惜别”之情。 (板:对话叙情)
四、学习4、5小节,体味“吟诗抒情”
1“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李白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闭眼听老师读课文的第4小节,边听边想象当时的画面。
(师配乐范读第4小节)
2、你听了有什么感受?(生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5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1-05-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