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唐代诗人王维
17岁时离开家乡,告别亲人,谁能说说当时是怎样动人的情景?
生:他的兄弟送了一程又一程,是那么依依不舍。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描述当时的动人情景)
师:那分别后的王维会怎样呢?
生:想家乡、想亲人„„
师:对!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在繁华的京城长安,望着那热闹的场面和兴高采烈的人们,想到自己的亲人,便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课题。)
二、解题。
解题: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学生读题,思考问题,然后指名回答问题)
2、教师指导:
①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② 忆:想念,思念。
③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诗人的家乡蒲州。) ④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诗中指家乡的亲人.
3、教师根据学习情况总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4、通过对课题的学介绍。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王维介绍)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为”这里应读“wé
i”,注意不要读成“wèi”)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①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②教师指导:(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过渡语:作者在异乡求功名,那么到了节日的时候,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看第二句。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 倍:格外;加倍、更加。 亲:家乡的亲人 ①"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
② 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用诗中的一句诗来回答是哪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③师:“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
⑤这是一种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