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耒阳三中 曹晴
课
题
《出师表》 诸葛亮
备课时间
2019年6月18日
备课人
曹晴
课时
第 3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学叙,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重
点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难
点
学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过程(共三课时,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共10分,每空1分)
(六)填空:1、表中着重回顾了 三顾茅庐 和 白帝城托孤 两件大事,表达了诸葛亮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和 “报先帝忠陛下” 之情。
2、作者认为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3、“由是感激”中“是”所指代的内容是三顾茅庐(用成语概括)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贞良死节”意思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岳飞、文天祥就是这样的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
二、诵读感知
(一)赏析语言,探究文章的含义
学生通篇朗读,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读,通过“读”去感悟“忠”;通过“读”领悟“理”(诸葛亮规劝刘禅的艺术)
可用“读 ,我读出了诸葛亮 的情怀(或期望)”这种句式。
参考示例:
愚以为宫中之事 不放心
愚以为营中之事 谆谆教导
愿陛下——-- 殷殷期盼
愿陛下-------- 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①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我读出了亮暗示刘禅发愤图强的良苦用心。
②读“受命以来……深入不毛”,我读出了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读“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我读出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
归纳全文:字字有情,句句有意,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二)探讨写作特色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他的恩主先帝刘备的儿子,现今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议,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 之情全篇,处
《出师表》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