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清明[24].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清明
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
关于清明的图片,如下雨绵绵、行人匆匆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读古诗吗?(学生汇报)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首古诗。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杜牧和苏轼,揭示题目。
我们先来学习古诗《清明》。(师板书课题)说一说有关清明这个节气。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师: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1)、指名读诗。
(2)、范读。
(3)、分组读。
(4)、齐读。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比较:
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出示课件第一二行)。
(1)、抽学生读。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讨论)
、老师归纳,学生质疑:老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学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出示课件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老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
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____朝的_______所写的_______。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

清明[2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0986****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5-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