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一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2005年全国卷Ⅰ)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就要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
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
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讳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修辞手法主要有:
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在彼,含蓄蕴藉。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314042****
  • 文件大小673 KB
  • 时间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