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稳定货币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会受到世界其他国家或经济体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经济相关度较高的国家之间表现得尤其明显。而通过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政策矛盾,减少利益冲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开放经济的特征初步形成,那么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就难免会与其他国家或经济体发生利益冲突。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减少这种冲突给我国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损失,那么我国也需要进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但是,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褂校的效果如何且阅切┚咛宓姆绞浇械以及我国如何加强和完善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呢鹊取6哉庑┪侍獾幕卮鹨舱潜疚难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是:首先,从开放经济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阐述了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具体会受到那些影响,由此引导出各国之间需要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随后,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协调的原因,以及协调的基本方法和效力问题。紧接着阐述了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具体内容,也就是具体的方式方法。最后,具体地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现实要求、目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分析了协调的前景,提出了国际协调的对策。由此,达到本文写作的目的。本文的内容结构分为五个部分,具体结构及主要观点如下:前言部分,从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冲突引导出国际协调的需要,阐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背景下,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不仅要考虑货币政策对本国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就是说,我国也要正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问题。并由此提出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理论基础、协调的效果、具体的方式以及我国如何加强和完善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等等问题。
第一章,首先,界定了开放经济与货币政策的概念;认为开放经济是与封闭经济不相同的一种经济形态,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一国经济已经不是孤立于国际经济之外,而是与其发生了广泛联系,由此就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经济体发生政策冲突和经济利益冲突。其次,分析了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③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④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⑤对货币政策操作方法的影响。这样,我们就必须重新审视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由于客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同要求,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我们正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第二章,主要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础。首先,界定了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含义,提出了协调的前提条件;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就是“各国充分考虑国际经济联系,有意地以互利的方式调整各自货币政策”的过程,只有在经济相互依存度较高的国家之间发生了利益冲突而通过协调可以使双方获利的前提下,国际协调才需要。随后,分别以相互依存理论和溢出效应理论分析了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现实要求和内在动因,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协调的问题。再后,用博弈论阐述了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方法。按照博弈论的观点,在相互依存性很强的开放经济中,各国货币政策的外部性越来越明显,作为世界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一国的货币政策会影响到他国的社会福利函数,反过来,又受其他国家政策的影响;因此,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选择过程就好似一局博弈。一国在制定货币政策以及实施经济行为时,不得不考虑它国的反应以及将会采取的措施,以尽可能地做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而这种决策取决于双方博弈的结果。理论研究的结果显示:国际间经济政策不协调是无效率的,而通过国际间经济政策的协调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需要指出的是,协调产生的合作均衡有利于双方福利的提高,但只具有短期效应。在短期内,协调的利益分配此ǚ礁@教岣叩亩嗌取决于博弈双方的谈判力量。而在长期内,随着博弈双方地位的此消彼长,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势必被打破,双方又开始一轮新的谈判与协调。最后,
分析了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效力问题。由于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违约冲动以及协调中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摊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效力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但是这并不妨碍国际协调行为的继续进行,因为各国在协调行动中对信息的交换以及对协调行为的支持态度也许比政策协调本身更重要。即便如此,根据一些学者的估计,协调的收益依然是存在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协调比不协调要好。也许今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事实会更充分地证明这一点。第三章,主要阐述了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类型和基本内容。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就其表现形式来看,主要有以规则为基础的协调和随机协调两种类型。规则协调是按照规则进行的,即每个参与国都同意按照一定的规则就其经济行动达成协议,其前提条件是其他成员国也全面接受这些规则;如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欧洲货币体系。随机协调主要是指为应付某一具体事件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