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3、在对比中发现将人物写具体、形象的方法:人物细节描写、环境衬托 。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朗读法和圈点评注法解读课文内容,质疑探讨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文章蕴涵的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细致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语言背后蕴涵的丰富意蕴。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四、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听歌曲《又是一年三月三》,导入新课。
二、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风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三)、你能找出文章中的时间顺序么?
(四)、文章围绕风筝写了哪两个人之间的一件什么事情?
三、质疑讨论,加深体会
(一)、我和弟弟对待风筝的态度有何不同?
(二)、指名读第3、4自然段,说说文章哪些语句或词表现弟弟喜欢风筝?喜欢到了什么程度?
(三)、找出哥哥损坏弟弟风筝的语句,齐读后思考:能不能把“掷”换成“仍”踏扁了换成“踩几脚”。为什么?
(四)我损坏风筝之后,我和弟弟又是一种什么神情?
(五)小结:通过多处人物描写,你觉得弟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六)我为何特别反对小孩放风筝?(我认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所作的玩意。)
(七)为何我认为玩风筝是没出息的表现?(解读背景资料)
小结:希望弟弟好好读书,参加科考入仕做官,光宗耀祖。
(八)、哥哥损坏的只是一只风筝么?
(是对儿童纯真天性的一种精神虐杀)
(九)、哥哥什么时候开始后悔?为什么会后悔?
过渡:我们做错了事要弥补自己的过错
2
(十)、请男女生带着我对弟弟深深的歉意、悔恨和自责之情分组轮读7、8、9、10、11自然段,思考:哥哥如何补过的?成功了没有?
(十一)、教师范读第12自然段,思考:两个办法都没成功,他的心情如何?(沉重、自责、痛苦、悲哀)
(十二)、为谁而悲?
《风筝》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