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doc提高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
摘要: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 和战略问题,也事关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的发展和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供 给。为此,必须构建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 和激励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战略规划,充分 发挥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风险共担和 利益共享机制。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动力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 制
中图分类号:F326.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 (2013) 03-0087-05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在粮食主产区,但耕地面积减少、生产投入 不足、生产设施陈旧、生产方式落后、复种指数下降、生产规模偏小、生 产利润偏低、政策效用递减等问题也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事关国家粮食安全, 也事关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的发展问题和粮食主销区粮食供给的可持续 性问题。因此,本文从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构建提高粮 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系统,为粮食主产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构建提周粮食王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系统
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需要把粮食生产的社会行为、市场行 为、地方政府行为和农户行为共存环境作为约束条件,通过设计相关行动 的规则和行为的具体形式,协同实现粮食生产能力提升。
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行为机制设计需要考虑以下构成要 素:一是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动力机制,二是提高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能力的保障机制,三是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激励机 制。动力机制引擎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社会行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 以及农户行为等,并使其行为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保障机制使粮食主产 区粮食生产的基本需求条件得以满足,促进粮食生产安全;激励机制将增 强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动力机制、保障 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和目标指向构成了提高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 的系统机制(见图1)。
二、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动力机制
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动力既来自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 内生动力,也来自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外生动力。正是内生动力与外生 动力的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成了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动力机 制。
(一)影响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动力因素
首先,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内生动力来自粮食市场的需求 拉动力。粮食产品的市场需求使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商品的一般必需品特 性使其既可获得生产收益与市场利润,但同时又隐藏着巨大的生产与市场 风险。尽管粮食商品具有难以规避的风险,但通过市场需求实现的收益仍 然是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最基本的原动力。
其次,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供给能力是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 引动力。粮食主产区具有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资源、较大的粮食供给能力、 积聚和提升粮食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可 使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者即农户增加收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种植,从 而促进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粮食产量在丰年和歉年有很大差别。因此,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 生产能力和非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同样
提高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