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68604《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 绪论”第一编的标 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第二 编的标题是 兴趣的多方面性”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 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 阐述了教学
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第三编的标题是 性格的道德力量”下 面就《普通教育学》中的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以之为基础的教育目的论
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 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第一种为自由”的观念。亦译作内心自 由”的观念。自由”的观念要求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 响的束 缚而只受制于人的内在判断,归之于人的内在自律, 归之于人的
理性自觉,从而使人的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第二种为完
善”的观念。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人的由意志、 理性所作出的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 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和人的其他心理品质的影响。当内外 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和之时,即需依靠 完善”的观念去加以
解决,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和坚强而紧张的毅力加以 内部的协调”第
三种为仁慈”的观念。亦即绝对的善”的观念。完善”的观念得以发生 作用的法宝是人的意志等理智能力。如果借助人的内部的理智能力还无法 协调意志和行为之间的矛盾时,就要用仁慈”的观念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从而使人不与任何人发生那种危险的恶意的冲动。 仁慈”的观念发
生于两种意志的相互关系之间,通过这一观念使自己的意志处处与别的意 志相协调,具有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的强烈愿望,这样,社会冲突就不可能 发生,社会秩序就会得以安定。第四种为
・正义”的观念 正义”的观念就 是 守法”的观念。如果仁慈”的观念还不足以遏制人的与他人
发生冲突的恶意冲动,就必须通过 正义”的观念,即根据人们志愿协调 所 制定的守法观念或法律条文予以解决。这样, 正义”的守法观念”和
良好的社会秩序就会牢固地建立起来。第五种为 公平”的观念。亦即报 偿”的观念。如果通过 正义”的观念还不能够解决不同意志之间的矛盾, 就必须通过 公平”的观念,对那些预先思量过的错误行为予以应受的惩罚 使之不失为公道。公平”的观念要求以等量的善与恶偿还于当事人,即以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它使人意识到不良的行为必将导致应有的 法律制 裁。
(二)管理论
赫尔巴特认为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1)威胁。这是一切管理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管理儿童的第一手段, 也是特殊手段。
(2)监督。对孩子不加监督,不加教养,而放任儿童撒野是培养不出伟 大的品格来的,因此,长期以来,监督就是儿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3)权威与爱。权威能约束人使之不至产生超出常规的活动。权威非 常有助于克服人的一种倾向于邪恶的、正在形成的意志。
(三)兴趣说与教学论
兴趣的多方面性。赫尔巴特将兴趣的多方面性”作为其教学论的理论 前提和基础,在《普通教育学》中,其第二编,作为论述教学理论的专编, 即是以兴趣的多方面性”作为卷名的。
何谓兴趣?兴趣是同欲望、意愿和审美有共同之处的,是同漠不关心相对 立的。”当我们发生兴趣时内心是积极的,但在兴趣未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